中文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4-50页 |
1.1 引言 | 第14页 |
1.2 荧光探针的组成 | 第14-15页 |
1.2.1 识别团 | 第14页 |
1.2.2 荧光团 | 第14页 |
1.2.3 连接图 | 第14-15页 |
1.3 荧光探针的反应类型和识别机理 | 第15-21页 |
1.3.1 荧光探针的反应类型 | 第15页 |
1.3.2 荧光探针的识别机理 | 第15-21页 |
1.3.2.1 分子内电荷转移 | 第16页 |
1.3.2.2 光诱导电子转移 | 第16-18页 |
1.3.2.3 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 | 第18-19页 |
1.3.2.4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 第19-20页 |
1.3.2.5 激基缔合物 | 第20-21页 |
1.4 CN~-识别的研究 | 第21-47页 |
1.4.1 基于加成反应的CN~-荧光探针 | 第21-39页 |
1.4.2 基于配位型的CN~-荧光探针 | 第39-42页 |
1.4.3 基于纳米材料的CN~-荧光探针 | 第42-44页 |
1.4.4 基于氢键作用的CN~-荧光探针 | 第44-45页 |
1.4.5 脱质子型的CN~-荧光探针 | 第45-47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47-50页 |
第二章 基于香豆素比色型CN~-荧光探针的合成与应用 | 第50-62页 |
2.1 引言 | 第50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50-53页 |
2.2.1 合成路线 | 第50页 |
2.2.2 主要试剂 | 第50-51页 |
2.2.3 主要仪器 | 第51页 |
2.2.4 荧光探针2d的合成 | 第51-52页 |
2.2.5 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52页 |
2.2.6 光谱的测量步骤 | 第52-5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53-61页 |
2.3.1 CN~-滴定探针2d吸收光谱的研究 | 第53页 |
2.3.2 CN~-滴定探针2d荧光光谱的研究 | 第53-54页 |
2.3.3 探针2d对CN~-的检出限 | 第54-55页 |
2.3.4 探针2d对CN~-的选择性研究 | 第55-57页 |
2.3.5 探针2d与CN~-的结合比 | 第57-58页 |
2.3.6 探针2d与CN~-的作用机理 | 第58-59页 |
2.3.7 反应时间与荧光强度之间的关系 | 第59-60页 |
2.3.8 探针2d的应用 | 第60-6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三章 新型比色和比率型CN~-荧光探针的合成与应用 | 第62-76页 |
3.1 引言 | 第6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62-65页 |
3.2.1 合成路线 | 第62-63页 |
3.2.2 主要试剂 | 第63页 |
3.2.3 主要仪器 | 第63-64页 |
3.2.4 荧光探针3d的合成 | 第64-65页 |
3.2.5 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65页 |
3.2.6 光谱的测量步骤 | 第6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65-73页 |
3.3.1 CN~-对探针3d吸收光谱的研究 | 第65-66页 |
3.3.2 CN~-对探针3d荧光光谱的研究 | 第66-67页 |
3.3.3 探针3d对CN~-的检出限 | 第67-68页 |
3.3.4 探针3d对CN~-的选择性研究 | 第68-70页 |
3.3.5 探针3d与CN~-的结合比 | 第70-71页 |
3.3.6 探针3d与CN~-的作用机理 | 第71-72页 |
3.3.7 反应时间与荧光强度之间的关系 | 第72-73页 |
3.3.8 探针3d与CN~-的细胞成像实验 | 第7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3-76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4.1 结论 | 第76页 |
4.2 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90页 |
附图 | 第90-9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9-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101-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