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阅读论文

圆融与互摄:小学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研究

引言第1-10页
1.绪论第10-29页
   ·研究背景第10-12页
   ·文献综述第12-25页
     ·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内涵第13-15页
     ·语文教学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第15-16页
     ·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实践策略第16-18页
     ·语文三维目标设计与实践存在的问题第18-20页
     ·语言与精神关系的相关研究第20-25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5-26页
     ·研究目的第25页
     ·研究意义第25-26页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26-27页
     ·研究思路第26页
     ·研究方法第26-27页
   ·概念界定第27-29页
     ·圆融第27页
     ·互摄第27-28页
     ·小学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第28-29页
2.疏离与杂糅:小学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现实困厄第29-38页
   ·现状描述与分析第29-34页
     ·问题提出第29页
     ·调查设计第29-30页
     ·调查结果第30-34页
   ·现实问题及归因第34-38页
     ·目标设计环节的目标定位意识薄弱第34-35页
     ·课堂教学环节的目标落实非整体化第35页
     ·练习指导环节的目标过程相对缺失第35页
     ·评价实施环节的目标维度片面单一第35-38页
3.自在与自为:小学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历史回声第38-61页
   ·古代语文教育寻求“文道统一”目标的概述第38-45页
     ·古代语文教育思想中体现“文道统一”第38-39页
     ·古代语文教育内容中体现“文道统一”第39-41页
     ·古代语文教育方法中体现“文道统一”第41-42页
     ·古代教育家的理论中体现“文道统一”第42-45页
   ·近代语文教育探索“语精兼顾”目标的概述第45-52页
     ·近代语文教育思想中体现“语精兼顾”第46-47页
     ·近代语文教育内容中体现“语精兼顾”第47-49页
     ·近代语文教育方法中体现“语精兼顾”第49-51页
     ·近代教育家的理论中体现“语精兼顾”第51-52页
   ·现代语文教育追求“言德同构”目标的概述第52-61页
     ·现代语文教育思想中体现“言德同构”第53-54页
     ·现代语文教育内容中体现“言德同构”第54-56页
     ·现代语文教育方法中体现“言德同构”第56-57页
     ·现代教育家的理论中体现“言德同构”第57-61页
4.预设与生成:小学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理论求索第61-79页
   ·语言是小学语文教学三维目标预设的逻辑起点第61-67页
     ·精神培育离不开语言教育第61-63页
     ·德性是语言的自然生成第63-64页
     ·语言的预设与德性的生成是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内核第64-67页
   ·立德立人是小学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生成的价值取向第67-70页
     ·三维目标生成立德立人的内在与外在价值第67页
     ·三维目标生成立德立人的科学与人文价值第67-68页
     ·三维目标生成立德立人的即时与延时价值第68-70页
   ·言语实践是小学语文教学三维目标预设与生成的本体第70-73页
     ·言语实践本体研究的思考第70-71页
     ·言语实践是语文教育的本体第71-72页
     ·凸显言语实践本体地位的三维目标第72-73页
   ·言德同构是小学语文教学三维目标圆融互摄的本质所在第73-79页
     ·“言德同构”教育哲学本质研究的必然性第73-75页
     ·“言德同构”语文教育历史发展的条件性第75-76页
     ·“言德同构”本质属性内涵阐述的可能性第76-79页
5.探索与实践:小学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实践研究第79-90页
   ·基于“主体兼顾”促进小学语文教学三维目标圆融互摄第79-82页
     ·学生、教师、教材的“三主体”兼顾原则第79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和时间赛跑》案例赏析第79-81页
     ·“三主体”兼顾原则实施建议第81-82页
   ·基于“指导学习”促进小学语文教学三维目标圆融互摄第82-84页
     ·平等交往的指导学习原则第82-83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梅花魂》案例赏析第83-84页
     ·指导学习原则实施建议第84页
   ·基于“主动对话”促进小学语文教学三维目标圆融互摄第84-87页
     ·理解交流的主动对话原则第84-85页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案例赏析第85-86页
     ·主动对话原则实施建议第86-87页
   ·基于“‘双向’共建”促进小学语文教学三维目标圆融互摄第87-90页
     ·意义交融的“双向”共建原则第87页
     ·小学语文.语交际·作文综合课《写一种物品》赏析为例第87-88页
     ·“双向”共建原则实施建议第88-90页
6.总结与反思第90-92页
   ·研究结论第90页
   ·研究创新第90-91页
   ·研究不足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98页
附录A 当前小学语文教师阅读教学设计的现状调查第98-101页
在学研究成果第101-102页
致谢第102-103页
Abstract第103-105页
论文摘要第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学生发展的海岛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以舟山市D区为例
下一篇:《开明国语课本》插图中身体现象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