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务员利益约束机制探寻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Резюме | 第3-7页 |
导言 | 第7-14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7-8页 |
(一) 研究的背景及目的 | 第7-8页 |
(二) 研究的意义 | 第8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8-12页 |
(一) 国内研究综述 | 第8-9页 |
(二) 国外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2页 |
四、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一)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12-13页 |
(二) 创新与不足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4-25页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第14-17页 |
一、利益 | 第14-15页 |
二、机制 | 第15-16页 |
三、公务员利益约束机制 | 第16-17页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第17-24页 |
一、人性假设理论 | 第17-20页 |
二、激励理论 | 第20-23页 |
三、委托—代理理论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二章 香港与新加坡公务员利益约束机制借鉴 | 第25-44页 |
第一节 香港公务员利益约束机制 | 第25-36页 |
一、监督机制的中坚力量——廉政公署 | 第25-31页 |
二、个人利益申报制度 | 第31-33页 |
三、香港公务员利益约束机制的借鉴 | 第33-36页 |
第二节 新加坡公务员利益约束机制的经验与教训 | 第36-43页 |
一、新加坡公务员利益约束机制的经验 | 第36-40页 |
二、新加坡公务员利益约束机制的教训 | 第40-41页 |
三、洋为中用——新加坡公务员利益约束机制的启示 | 第4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我国公务员利益约束机制体系及现状 | 第44-55页 |
第一节 公务员利益约束机制体系分析 | 第44-48页 |
一、内部约束机制 | 第44-46页 |
二、外部约束机制 | 第46-48页 |
第二节 我国公务员利益约束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48-51页 |
一、管理者认识上存在偏差 | 第48页 |
二、激励与约束发展不平衡 | 第48-49页 |
三、重伦理道德约束轻法律制度约束 | 第49-50页 |
四、监督不足 | 第50-51页 |
第三节 我国公务员利益约束机制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51-53页 |
一、经济人与政治人的角色冲突 | 第51页 |
二、社会转型期注重经济发展的结果 | 第51-52页 |
三、法律制度建设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 第52-53页 |
四、透明政府建设滞后 | 第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四章 我国公务员利益约束机制的完善 | 第55-66页 |
第一节 公务员利益约束机制的环境建设 | 第55-57页 |
一、完善法律制度建设 | 第55-56页 |
二、促进行政文化氛围的形成 | 第56-57页 |
第二节 完善公务员利益约束机制的设想 | 第57-65页 |
一、遏制权力滥用需要道德与法律相结合 | 第57-59页 |
二、加强监督系统建设 | 第59-60页 |
三、强化竞争约束机制 | 第60-61页 |
四、健全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加快财产申报立法 | 第61-62页 |
五、完善惩戒制度及其法律依据 | 第62-64页 |
六、完善公务员薪酬制度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结语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