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绪论 | 第7-14页 |
一、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三、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当代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动力基础理论 | 第14-21页 |
第一节 行政体制改革动力的相关概念 | 第14-18页 |
一、行政体制改革涵义 | 第14-16页 |
二、动力的涵义 | 第16-17页 |
三、行政体制改革动力涵义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当代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动力与行政体制改革的关系 | 第18-21页 |
一、行政体制改革动力是行政体制改革的逻辑起点 | 第19页 |
二、行政体制改革需明确并协调行政体制改革动力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当代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动力形成因素的审视 | 第21-29页 |
第一节 当代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动力产生的因素 | 第21-26页 |
一、市场经济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动力产生的根本因素 | 第21-22页 |
二、利益多元化是影响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动力产生的重要因素 | 第22-25页 |
三、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动力的产生与社会主义制度密切相关 | 第25页 |
四、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动力的产生是民主政治发展的结果 | 第25-26页 |
第二节 当代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动力的总体特征 | 第26-29页 |
一、行政体制改革的最终动力来自社会经济发展 | 第26-27页 |
二、政党执政理念与方针政策的推动 | 第27-28页 |
三、政府自身的改革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当代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外部动力与内部动力分析 | 第29-41页 |
第一节 当代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外部动力分析 | 第29-34页 |
一、经济体制改革是决定动力 | 第29-30页 |
二、政治体制改革是基础动力 | 第30-31页 |
三、文化体制变革是积极动力 | 第31-33页 |
四、国际环境变化是外在动力 | 第33-34页 |
第二节 当代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内部动力分析 | 第34-41页 |
一、权力结构调整是根本性动力 | 第34-36页 |
二、行政机构改革是结构性动力 | 第36-37页 |
三、政府职能转变是功能性动力 | 第37-39页 |
四、人事制度创新是内源性动力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当代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动力的价值与缺失 | 第41-47页 |
第一节 当代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动力的价值 | 第41-43页 |
一、经济动力决定了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性 | 第41页 |
二、政府职能转变有效映射了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阶段性 | 第41-42页 |
三、行政体制改革动力推动了政府管理方式的不断创新 | 第42-43页 |
第二节 当代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动力的缺失 | 第43-47页 |
一、业已形成的行政价值观导致的行政体制改革动力缺失 | 第43-44页 |
二、既有利益的触动导致行政体制改革动力的缺失 | 第44-45页 |
三、制度变迁导致的行政体制改革动力缺失 | 第45-46页 |
四、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动力背景单一 | 第46-47页 |
第五章 增强当代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动力的设计途径 | 第47-54页 |
第一节 提升社会主义行政文化的塑造 | 第47-48页 |
一、树立行政人员公共服务的行政意识 | 第47-48页 |
二、树立行政人员正确的行政价值观 | 第48页 |
第二节 注重对行政部门及其人员的合理利益补偿动力 | 第48-50页 |
一、对改革中合理利益受损的行政部门及人员给予必要的补偿 | 第48-49页 |
二、增强政府自身改革的利益动力 | 第49-50页 |
第三节 加强制度的设计与创新 | 第50-52页 |
一、在行政机制上加强创新 | 第50-51页 |
二、在行政方式上加强创新 | 第51-52页 |
第四节 壮大行政体制改革的公众基础 | 第52-54页 |
一、加强行政体制改革宣传 | 第52页 |
二、提高人民群众的权利意识 | 第52-53页 |
三、加强社会利益协调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