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治理视域下高校社会问责机制的构建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页
  (一)研究目的第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页
 三、相关概念界定第10-12页
  (一)问责制第10-11页
  (二)社会问责机制第11页
  (三)治理第11-12页
 四、文献综述第12-16页
  (一)国内文献综述第12-15页
  (二)国外文献综述第15-16页
 五、研究方法第16-17页
  (一)文献研究法第16页
  (二)比较研究法第16-17页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7-21页
 一、现代民主政治理论第17-18页
  (一)社会契约理论第17-18页
  (二)人民主权理论第18页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第18-19页
 三、治理理论第19-21页
第三章 高校社会问责机制实施的必要性第21-23页
 一、完善高校治理结构第21页
 二、促进高校民主管理第21-22页
 三、规范高校自身发展第22页
 四、有助于保证高校办学质量第22-23页
第四章 西方国家高校问责制的实践经验及启示第23-28页
 一、实践模式第23-25页
  (一)美国模式第23-24页
  (二)澳大利亚模式第24-25页
  (三)英国模式第25页
 二、对我国高校问责制构建的启示第25-28页
  (一)建设信息与数据的集成平台第25-26页
  (二)形成良好的社会监督环境第26页
  (三)构建专门的问责实施机构第26-27页
  (四)建立多元问责制度第27-28页
第五章 治理视域下的高校社会问责机制及构建策略第28-40页
 一、社会问责机制的构成主体及关系第28-30页
  (一)构成主体第28-29页
  (二)主体关系第29-30页
  (三)主体关系图第30页
 二、社会问责机制的运作方式第30-33页
  (一)权利保障机制第30-31页
  (二)社会沟通机制第31页
  (三)责任评估机制第31-32页
  (四)问责回应机制第32-33页
  (五)四大机制的运作方式第33页
 三、构建社会问责机制的策略第33-40页
  (一)厘清社会问责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第33-34页
  (二)建立和完善社会问责的专业机构第34-36页
  (三)制定社会问责的法律法规第36页
  (四)构建社会问责的信息平台第36-37页
  (五)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第37-38页
  (六)严格改进社会问责的责任追究第38-39页
  (七)加强公众广泛的参与第39-40页
结论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5-47页
致谢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韩国东豆川外国语高中汉语教学研究
下一篇:高校教师情绪劳动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工作满意度的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