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死亡焦虑的发展特点、成因及结构探析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1章 问题的提出第10-13页
   ·研究背景第10-11页
   ·研究目的第11页
   ·研究意义第11-12页
     ·学术价值第11-12页
     ·实践价值第12页
   ·研究框架第12-13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13-27页
   ·死亡焦虑的概念界定第13页
   ·死亡焦虑的结构第13-15页
     ·单因素理论第13-14页
     ·双因素理论第14页
     ·死亡焦虑的多维性第14-15页
   ·死亡焦虑的影响因素第15-22页
     ·生理因素第15-17页
     ·心理因素第17-19页
     ·文化因素第19-20页
     ·社会因素第20-22页
   ·死亡焦虑的防御机制第22-25页
     ·恐惧管理的双重加工模型第22-23页
     ·意义管理模型第23页
     ·目标管理模型第23-24页
     ·死亡焦虑综合模型第24-25页
   ·死亡焦虑的干预研究第25-26页
   ·死亡焦虑与抑郁的关系第26-27页
第3章 研究一:不同年龄段死亡焦虑的发展特点第27-53页
   ·研究目的第27页
   ·研究假设第27页
   ·研究方法第27-29页
     ·研究对象第27-28页
     ·研究工具第28-29页
     ·研究程序第29页
     ·统计方法第29页
   ·结果第29-45页
     ·测量工具的信、效度分析第29-33页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第33页
     ·死亡焦虑与特质抑郁的关系第33-35页
     ·死亡焦虑在年龄上总体差异第35-37页
     ·死亡焦虑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第37-40页
     ·年龄与性别的交互效应分析第40-41页
     ·年龄与文化程度的交互效应分析第41-44页
     ·年龄与健康状况的交互效应分析第44页
     ·特质抑郁、文化程度与死亡焦虑的调节效应第44-45页
   ·讨论第45-51页
     ·死亡焦虑与特质抑郁的关系第45-46页
     ·不同年龄段死亡焦虑的差异第46-48页
     ·死亡焦虑在各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第48-50页
     ·年龄与性别、文化程度及健康状况的交互效应第50-51页
     ·文化程度在特质抑郁与死亡焦虑之间的调节效应第51页
   ·结论第51-53页
第4章 研究二:死亡焦虑的成因与结构探析第53-72页
   ·研究目的第53页
   ·研究程序第53-55页
     ·访谈对象第53-54页
     ·研究工具第54页
     ·资料收集的方法第54-55页
     ·资料的分析第55页
   ·研究中的伦理道德、信效度第55-56页
   ·结果第56-65页
     ·死亡焦虑的成因第57-62页
     ·死亡焦虑的结构第62-64页
     ·模型和研究结果的检验第64-65页
   ·讨论第65-70页
     ·死亡焦虑成因七因素特点第65-69页
     ·死亡焦虑的结构第69-70页
   ·结论第70-72页
第5章 总体讨论与结论第72-77页
   ·不同年龄段死亡焦虑的发展特点第72-74页
   ·死亡焦虑的成因与结构第74-75页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第75-76页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75页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第75-76页
   ·总体结论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4页
附录第84-8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9-91页
致谢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五大连池城市文化经济品牌研究--以火山岩系列产品设计定位为例
下一篇:假想伙伴对5-6岁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