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26页 |
·膜蛋白概述 | 第12-13页 |
·膜转运蛋白 | 第13-15页 |
·被动运输 | 第13-14页 |
·主动运输 | 第14-15页 |
·MFS家族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MFS超家族蛋白分类 | 第15-16页 |
·MFS超家族结构生物学研究 | 第16-18页 |
·MFS超家族转运机制 | 第18-19页 |
·POT家族研究背景 | 第19-26页 |
·POTs家族保守motif | 第19-20页 |
·人源POTs家族转运蛋白,PepT1和PepT2 | 第20-21页 |
·POTs家族结构生物学研究 | 第21-22页 |
·大肠杆菌YbgH(EcYbgH)研究背景 | 第22-26页 |
第2章 膜蛋白的结构生物学研究 | 第26-42页 |
·膜蛋白表达 | 第26-27页 |
·去污剂 | 第27-30页 |
·去污剂的分类 | 第27-28页 |
·去污剂在溶液中的性质 | 第28-29页 |
·去污剂在结构生物学中的应用 | 第29-30页 |
·晶体生长 | 第30-33页 |
·膜蛋白晶体堆积方式 | 第30-31页 |
·结晶方法 | 第31-32页 |
·提高膜蛋白稳定性 | 第32-33页 |
·重原子浸泡 | 第33-35页 |
·数据收集以及结构修正 | 第35-39页 |
·同步辐射设施发展 | 第35-36页 |
·数据收集、处理 | 第36-38页 |
·模型搭建以及结构修正策略 | 第38-39页 |
·展望 | 第39-42页 |
第3章 实验原理与方法 | 第42-50页 |
·克隆构建 | 第42-43页 |
·双酶切构建 | 第42页 |
·不依赖于连接酶的构建 | 第42页 |
·点突变构建 | 第42-43页 |
·大肠杆菌系统膜蛋白表达 | 第43-44页 |
·破菌、蛋白纯化 | 第44-46页 |
·硒代晶体制备 | 第46-47页 |
·细胞水平的转运试验 | 第47页 |
·Western Blot检测膜蛋白表达水平 | 第47-50页 |
第4章 大肠杆菌YbgH的克隆、表达和结晶 | 第50-58页 |
·EcYbgH基本信息 | 第50页 |
·EcYbgH的克隆,表达以及纯化条件摸索 | 第50-52页 |
·EcYbgH克隆、表达 | 第50-51页 |
·EcYbgH不同去污剂 | 第51-52页 |
·EcYbgH晶体筛选和优化 | 第52-58页 |
·晶体初步筛选 | 第52-54页 |
·晶体优化和重复 | 第54-55页 |
·重原子衍生物制备 | 第55-58页 |
第5章 数据收集、结构解析以及修正 | 第58-66页 |
·晶体数据收集 | 第58页 |
·相位解析 | 第58-61页 |
·模型搭建以及修正 | 第61-63页 |
·EcYbgH晶体结构分析 | 第63-66页 |
第6章 EcYbgH基于结构的功能研究 | 第66-76页 |
·质子化位点 | 第66-69页 |
·膜电位与转运蛋白 | 第66页 |
·质子化如何成为驱动力 | 第66-67页 |
·EcYbgH质子化位点 | 第67-69页 |
·Motif A | 第69-73页 |
·Motif A的工作机制 | 第69-71页 |
·EcYbgH中的motif A | 第71-73页 |
·V形插入螺旋 | 第73-75页 |
·motif A调控模型 | 第73-74页 |
·HAB的功能 | 第74-7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5-76页 |
第7章 CsgG结构与功能研究 | 第76-86页 |
·细菌与Curli | 第76-77页 |
·大肠杆菌Curli的研究 | 第77-78页 |
·CsgG的克隆、表达、纯化以及长晶体 | 第78-79页 |
·CsgG结构解析及修正 | 第79-83页 |
·CsgG结构分析 | 第83-85页 |
·CsgG的功能研究 | 第85-86页 |
第8章 参与的其它工作 | 第86-91页 |
·EcYajR的结构解析 | 第86-88页 |
·EcYajR研究背景 | 第86页 |
·EcYaJR结构解析、修正以及分析 | 第86-87页 |
·YAM结构域 | 第87-88页 |
·EcPgpB的结构解析 | 第88-90页 |
·EcPgpB研究背景 | 第88-89页 |
·EcPgpB晶体结构解析 | 第89-90页 |
·脂多糖合成相关复合物LptD/E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100页 |
附录1 实验仪器和材料 | 第100-102页 |
附录2 E.coli MFS超家族转运蛋白motif A预测 | 第102-106页 |
致谢 | 第106-10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