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前言 | 第10-18页 |
1. 急性肝炎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急性肝炎概述 | 第10页 |
·急性肝炎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急性肝炎动物模型的研究 | 第11页 |
2. LPS/D-gal诱导急性肝炎模型研究进展 | 第11-17页 |
·LPS的建模基础 | 第11-13页 |
·D-gal的建模基础 | 第13页 |
·基于LPS/D-gal诱导急性肝炎的相关研究 | 第13-17页 |
3. mTOR信号通路:潜在的治疗靶点 | 第17页 |
4. 研究目的及预期 | 第17-18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18-21页 |
1. 实验动物 | 第18页 |
2. 主要试剂 | 第18-19页 |
3. 主要仪器 | 第19-20页 |
4. 引物 | 第20-21页 |
二、实验方法 | 第21-30页 |
1. 模型制备 | 第21-22页 |
·不同品系小鼠药物剂量筛选 | 第21页 |
·不同品系小鼠性别差异对药物反应的比较 | 第21-22页 |
·LPS/D-gal诱导ICR雌性小鼠急性肝炎的相关指标检测 | 第22页 |
·LPS/D-gal处理不同时间后对ICR雌性小鼠肝脏组织的检测 | 第22页 |
2. LPS与D-gal在该模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 第22-23页 |
·LPS或D-gal单独作用效果检测 | 第22-23页 |
·LPS预处理不同时间对D-gal致敏小鼠存活率的影响 | 第23页 |
·LPS后期感染对D-gal致敏小鼠存活率的影响 | 第23页 |
3. mTOR信号通路在该模型中作用的研究 | 第23页 |
4. 样本处理 | 第23-30页 |
·存活率观察 | 第23页 |
·血清AST、ALT检测 | 第23-24页 |
·肝脏组织病理切片制作 | 第24页 |
·半定量RT-PCR检测肝组织细胞因子的变化 | 第24-27页 |
·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水平 | 第27-29页 |
4 .6 DNA ladder检测细胞凋亡情况 | 第29-30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30页 |
三、结果 | 第30-46页 |
1. 小鼠急性肝炎模型建立 | 第30-38页 |
·不同品系小鼠药物剂量筛选 | 第30-31页 |
·性别对实验小鼠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 第31-32页 |
·LPS/D-gal诱导ICR小鼠急性肝炎的相关指标分析 | 第32-35页 |
·LPS/D-gal诱导ICR雌性小鼠急性肝炎发生的动态分析 | 第35-38页 |
2. LPS与D-gal在该疾病模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 第38-44页 |
·LPS或D-gal单独作用效果检测 | 第38-42页 |
·LPS预处理对D-gal致敏小鼠存活率的影响 | 第42-44页 |
·LPS对D-gal致敏过的小鼠存活率的影响 | 第44页 |
3. LPS/D-gal诱导的急性肝炎中的mmTOR信号通路分析 | 第44-46页 |
四、讨论 | 第46-49页 |
五、结论 | 第49-50页 |
六、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附录 | 第57-69页 |
附录1. 缩写词 | 第57-59页 |
附录2. 主要溶剂的配制 | 第59-67页 |
1. LPS/D-gal配方 | 第59-60页 |
2. Rapamycin配方 | 第60-61页 |
3. 10%甲醛溶液1L | 第61页 |
4. 1×TAE电泳缓冲液1L | 第61页 |
5. 2%的琼脂糖凝胶 | 第61页 |
6. 75%乙醇溶液1L | 第61页 |
7. BCA标准品制备 | 第61-62页 |
8. Western blot相关溶液制备 | 第62-65页 |
9. DNA提取相关溶液制备 | 第65-67页 |
附录3. 逆转录体系制备 | 第67-69页 |
研究生简历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