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免疫学论文

轮状病毒VP4抗原表位在VP6载体蛋白同一位点表达比较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8页
前言第8-14页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14-31页
 一、实验材料第14-16页
  1. 主要仪器第14-15页
  2. 主要试剂第15页
  3. 菌毒株,载体质粒,细胞和实验动物第15-16页
 二.实验方法第16-31页
  1. 构建pETP6重组质粒并鉴定第16-21页
   ·合成引物第16-17页
   ·TB-Chen株RV VP6全编码基因组的PCR扩增第17页
   ·回收PCR扩增产物第17页
   ·制备连接片段并进行连接和转化第17-19页
     ·连接片段的制备第17-18页
     ·VP6基因与pETL载体酶切片断连接第18页
     ·连接反应产物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第18-19页
   ·重组表达质粒pETP6的制备及鉴定第19-21页
     ·碱裂解法小量制备质粒DNA第19页
     ·Nde Ⅰ/BamH Ⅰ酶切鉴定重组表达质粒第19页
     ·大量制备质粒DNA第19-20页
     ·核苷酸序列测定第20-21页
  2 pETP6v载体质粒的构建及鉴定第21-24页
   ·携带Sac Ⅱ酶切位点的载体质粒制备及鉴定第21-24页
     ·携带Sac Ⅱ酶切位点的插入片段的制备第21-22页
     ·载体片段制备第22页
     ·插入片段与载体质粒酶切片段的连接第22-23页
     ·连接反应产物转化DH5α大肠杆菌细胞第23页
     ·碱裂解法小量制备质粒DNA第23页
     ·酶切鉴定重组表达质粒pETP6v(Sac Ⅱ)第23页
     ·大量制备质粒DNA第23页
     ·核苷酸序列测定第23-24页
  3. 含有VP6蛋白基因不同位置上带有不同酶切位点的pETP6v载体质粒的构建第24页
  4. 携带RV VP4抗原表位重组表达质粒pETP6F298S/P[8]296和pETP6F298S/P[8]381的构建及鉴定第24-26页
   ·外源抗原表位(P[8]296,P[8]381)的设计第24-25页
   ·引物互补片段的制备第25页
   ·载体质粒pETP6F酶切片段的制备第25页
   ·插入片段和载体质粒pETP6v酶切片段的连接及转化第25-26页
   ·连接反应产物转化DH5α大肠杆菌细胞第26页
   ·碱裂解法小量制备质粒DNA第26页
   ·酶切鉴定重组表达质粒第26页
   ·大量制备质粒DNA第26页
   ·核苷酸序列测定第26页
  5. 重组VP6F载体蛋白和重组嵌合蛋白6F/P[8]296,6F/P[8]381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第26-27页
  6. 重组载体蛋白(rVP6v)和重组嵌合蛋白的纯化第27页
  7. Bradford法测定纯化蛋白的浓度第27-28页
  8. MA104细胞复苏与传代培养第28页
   ·MA104细胞的复苏第28页
   ·MA104细胞的传代培养第28页
  9. RV增殖,收获第28-29页
  10. RV的纯化第29页
  11. 动物免疫及血清抗体的制备第29-30页
   ·实验动物分组第29页
   ·免疫方案第29-30页
  12. 微量滴定法测Wa病毒感染性滴度第30页
  13. 重组VP6F载体蛋白和重组嵌合蛋白pETP6F298S/P[8]/296和pETP6F298S/P[8]/381免疫豚鼠血清中和抗体效价的检测第30页
  14. Western blot检测纯化的重组嵌合蛋白的免疫原性第30-31页
结果与分析第31-38页
 1 质粒的构建第31-33页
   ·VP6基因的扩增第31-32页
   ·携带RV VP6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pETP6的构建及鉴定第32页
   ·携带外源抗原表位的重组表达质粒pETP6F298S/P[8]/296和pETP6F298S/P[8]/381的构建及鉴定第32-33页
 2 重组嵌合蛋白在BL21(DE3)中的表达和纯化第33-34页
 3 纯化蛋白浓度的测定第34-35页
 4 RV病毒感染性滴度的测定和免疫动物血清中和抗体滴度测定第35-36页
 5 Western blot分析第36-38页
讨论第38-41页
小结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6页
附录第46-65页
 (一) 缩略词第46-47页
 (二) 主要溶液配方第47-55页
 (三) 主要实验步骤第55-63页
 (四) RVTB-CHEN株VP6编码基因核苷酸序列及氨基酸序列第63-65页
致谢第65-66页
研究生简历第66-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转TrkC神经干细胞联合胶原支架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模型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LPS/D-gal诱导急性肝炎小鼠模型的建立及mTOR信号通路的初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