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导论 | 第10-14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国外概况 | 第10-11页 |
| ·国内概况 | 第11-12页 |
|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创新点 | 第13-14页 |
| 第2章 高速公路引资管理体制演变过程 | 第14-24页 |
| ·公路引资管理体制的演变 | 第14-17页 |
| ·计划经济体制 | 第14-15页 |
| ·事业性投资体制 | 第15页 |
| ·道路收费制度 | 第15-16页 |
| ·经营权转让与股份制 | 第16-17页 |
| ·高速公路引资政策演变的基本方向 | 第17-18页 |
| ·公路引资政策发展趋势 | 第18-19页 |
| ·河北省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最新情况 | 第19-24页 |
| ·河北省高速公路管理机构的历史沿革 | 第20页 |
| ·外省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情况 | 第20-24页 |
| 第3章 河北省高速公路引资存在的问题即需求及现状分析 | 第24-27页 |
| ·河北省高速公路发展概况及存在问题 | 第24-25页 |
| ·河北省高速公路发展引资需求状况 | 第25页 |
| ·河北省高速公路引资现状 | 第25-26页 |
| ·项目业主多元化 | 第25页 |
| ·投资主体多元化 | 第25-26页 |
| ·引资方式多元化 | 第26页 |
| ·河北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引资管理方式 | 第26-27页 |
| ·省直属高速公路 | 第26页 |
| ·市管高速公路 | 第26-27页 |
| 第4章 河北省高速公路项目引资的具体对策 | 第27-38页 |
| ·我省高速公路建设引资的供求分析 | 第27-28页 |
| ·供给分析 | 第27页 |
| ·需求分析 | 第27-28页 |
| ·我国收费公路引资的现有对策 | 第28-29页 |
| ·典型案例 | 第29-32页 |
| ·刺桐大桥引资案例 | 第29-30页 |
| ·西临高速引资案例 | 第30-31页 |
| ·杭州湾跨海大桥引资案例 | 第31-32页 |
| ·河北省高速公路建设引资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 第32-33页 |
| ·引资与统贷统还政策的协调 | 第32页 |
| ·不同的新建项目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不确定 | 第32页 |
| ·操作层面易产生“官商交易” | 第32页 |
| ·对监管提出挑战 | 第32-33页 |
| ·社会资本的退出问题 | 第33页 |
| ·吸引社会资本的具体对策建议 | 第33-38页 |
| ·完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的配套措施 | 第33-34页 |
| ·通过财务预测筛选合适社会投资的项目 | 第34-35页 |
| ·把好收费权转让(TOT)和投资人选择(BOT)项目招投标关 | 第35-36页 |
| ·强化工程建设营运期的监管 | 第36-38页 |
| 第5章 河北省高速公路引资对策实践—引资平台发展建议 | 第38-43页 |
| ·省级交通引资平台的属性及其定位 | 第38-40页 |
| ·公益性 | 第38页 |
| ·经济性 | 第38-39页 |
| ·定位 | 第39-40页 |
| ·河北省交通集团战略定位与战略描述 | 第40-43页 |
| ·基于公益性,谋求稳定发展 | 第40页 |
| ·基于经济性,谋求增量突破 | 第40-41页 |
| ·基于多重性,谋求跨越发展 | 第41页 |
| ·基于国有性,谋求长远发展 | 第41-43页 |
| 第6章 河北省高速公路引资新的发展趋势—资产证券化 | 第43-47页 |
| ·高速公路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 | 第43-45页 |
| ·收费公路的经济学属性决定了其实施证券化的可能性 | 第43页 |
| ·国外收费公路资产证券化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 第43-44页 |
| ·以政府投入为主并进一步发展资本市场引资 | 第44页 |
| ·对收费公路实行特许经营制度收费公路引资比重较大 | 第44-45页 |
| ·资产证券化应用于高速公路融资应注意的问题 | 第45-47页 |
| ·在债券产品设计上要考虑高速公路行业的特点 | 第45页 |
| ·SPV应选择实力强信誉好的金融机构担任 | 第45页 |
| ·从风险防范角度出发选择合适的标的资产 | 第45页 |
| ·切实做好资产证券化的信用增级工作 | 第45-46页 |
| ·尽快建立健全资产证券化的法律法规体系 | 第46-47页 |
| 结语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