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4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方法及创新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研究创新 | 第10-11页 |
·三江源生态移民工程介绍 | 第11-14页 |
·三江源生态移民范围 | 第11页 |
·三江源生态移民搬迁类型 | 第11-12页 |
·三江源生态移民政策 | 第12-14页 |
第2章 生态移民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第3章 三江源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0-26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20-21页 |
·可操作性原则 | 第20页 |
·系统性原则 | 第20-21页 |
·代表性原则 | 第21页 |
·可比性原则 | 第21页 |
·生产状况指标构建 | 第21-22页 |
·宏观生产状况指标构建 | 第21页 |
·微观生产状况指标构建 | 第21-22页 |
·生活状况指标构建 | 第22-23页 |
·社会保障 | 第22页 |
·生活水平 | 第22-23页 |
·移民主观评价指标构建 | 第23-26页 |
·政策评价 | 第23-24页 |
·适应性评价 | 第24-26页 |
第4章 三江源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效果分析 | 第26-54页 |
·生产状况 | 第26-32页 |
·宏观生产状况 | 第26-28页 |
·微观生产状况 | 第28-31页 |
·生产状况小结 | 第31-32页 |
·生活状况 | 第32-38页 |
·社会保障 | 第32-34页 |
·生活水平 | 第34-37页 |
·生活状况小结 | 第37-38页 |
·生产生活状况综合评价分析 | 第38-45页 |
·原始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 第38-42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2-44页 |
·评价模型的建立及评价结果 | 第44-45页 |
·移民主观评价 | 第45-54页 |
·政策评价 | 第45-50页 |
·适应性评价 | 第50-54页 |
第5章 三江源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效果总结 | 第54-58页 |
·三江源生态移民工程所取得的成果 | 第54-56页 |
·促进当地城镇化发展 | 第54页 |
·改进基础服务设施 | 第54页 |
·带动移民素质的提高 | 第54-55页 |
·缓解三江源地区贫困 | 第55-56页 |
·三江源生态移民工程实施存在的问题 | 第56-58页 |
·移民政策的宣传和落实不到位 | 第56页 |
·生产收入增加缓慢 | 第56页 |
·社会保障程度低 | 第56-57页 |
·心理适应较困难 | 第57-58页 |
第6章 提高三江源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效果的建议 | 第58-63页 |
·提高生态移民政策的实施效果 | 第58-59页 |
·增加信息透明度,做好政策的宣传工作 | 第58页 |
·做好政策实施的后续工作 | 第58-59页 |
·提高移民技能,多渠道增加收入 | 第59-60页 |
·增加技能培训项目 | 第59页 |
·积极发展后续产业 | 第59-60页 |
·大力组织劳务输出 | 第60页 |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 第60-62页 |
·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水平 | 第61页 |
·提高养老保险覆盖率 | 第61页 |
·加大医疗保障力度 | 第61-62页 |
·强化移民心理辅导 | 第62-63页 |
第7章 研究的结论与不足 | 第63-65页 |
·研究的结论 | 第63-64页 |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附录A调查问卷 | 第70-76页 |
作者简介 |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