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整路面车辆动荷载计算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 第11-15页 |
·路面平整度控制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车辆动力学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车辆与路面相互作用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路面平整度的描述及仿真 | 第16-32页 |
·路面不平整度概述 | 第16-18页 |
·路面不平整度的定义 | 第16-17页 |
·路面不平整度的检测方法和评价指标 | 第17-18页 |
·路面不平整度的描述方法 | 第18-20页 |
·路面不平整度的国际平整度指数 | 第18-19页 |
·路面不平整度的功率谱密度 | 第19-20页 |
·路面不平度各指标间的转换关系 | 第20-22页 |
·国际平整度指标与最大间隙间的转换关系 | 第20-21页 |
·国际平整度与标准差间的转换关系 | 第21-22页 |
·连续式平整度测量仪仿真 | 第22-25页 |
·路面不平整度测量原理 | 第22-23页 |
·连续式平整度仪测量仿真模型建立 | 第23-25页 |
·平整度标准差与波形状态参数间的关系研究 | 第25-31页 |
·平整度标准差σ的求解 | 第26-27页 |
·波长 l 与幅值 a 的关系 | 第27-28页 |
·平整度标准差σ与幅值 a 的关系 | 第28-29页 |
·平整度标准差σ与波长 l 的关系 | 第29-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基于实测不平整度数据的路面波形模拟 | 第32-42页 |
·实测数据的预处理 | 第32-34页 |
·数据预处理方法 | 第32-33页 |
·数据预处理程序及结果 | 第33-34页 |
·基于实测数据的不平整路面分段 | 第34-39页 |
·路面分段原理 | 第34-35页 |
·实测路面分段 | 第35-39页 |
·不平整路面波形函数分段模拟 | 第39-41页 |
·实测路段波形函数计算 | 第39页 |
·实测路段路面不平整度波形图 | 第39-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不平整沥青路面动荷载计算模型 | 第42-64页 |
·车辆动荷载概述 | 第42-44页 |
·车辆动荷载产生的原因 | 第42页 |
·车辆动荷载的分类 | 第42-43页 |
·动荷载评价指标 | 第43-44页 |
·车辆振动理论 | 第44-47页 |
·典型路段重型车辆组成和轴载调查 | 第47页 |
·车辆振动模型建立 | 第47-57页 |
·二轴车(1+2)车辆模型建立 | 第48-50页 |
·三轴车(1+2+2)车辆模型建立及求解 | 第50-53页 |
·四轴车(1+1+5)车辆模型建 | 第53-57页 |
·弯坡路段车辆动荷载分析 | 第57-62页 |
·弯坡路段行驶车辆稳定性分析 | 第57-61页 |
·弯坡路段车辆振动模型建立 | 第61-62页 |
·小结 | 第62-64页 |
第五章 不平整沥青路面车辆动荷载计算结果 | 第64-86页 |
·动荷载计算主程序界面 | 第64-65页 |
·车辆参数的选择 | 第65-67页 |
·二轴车车辆参数 | 第65-66页 |
·三轴车车辆参数 | 第66页 |
·四轴车车辆参数 | 第66-67页 |
·平直路段动荷载计算结果 | 第67-71页 |
·二轴车计算结果 | 第67-68页 |
·三轴车计算结果 | 第68-70页 |
·四轴车计算结果 | 第70-71页 |
·弯坡路段车辆动荷载计算结果 | 第71-76页 |
·二轴车计算结果 | 第71-73页 |
·三轴车计算结果 | 第73-74页 |
·四轴车计算结果 | 第74-76页 |
·车动荷载影响因素分析 | 第76-84页 |
·车辆动荷载与路面波形函数的关系 | 第76-77页 |
·车辆动荷载与速度的关系 | 第77-79页 |
·车辆动荷载与载重的关系 | 第79-81页 |
·车辆动荷载与胎压的关系 | 第81-84页 |
·小结 | 第84-8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6-88页 |
·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及结论 | 第86-87页 |
·工作展望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2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