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熵权法的旅游公路景观评价体系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常用公路景观评价方法比选 | 第18-32页 |
·美学评价 | 第18-21页 |
·专家法 | 第18-19页 |
·美感度评判法 | 第19-21页 |
·综合评价 | 第21-26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21-23页 |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23-24页 |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24-25页 |
·灰色关联度评价法 | 第25-26页 |
·常用评价方法对比 | 第26-27页 |
·基于信息熵的综合评价方法 | 第27-31页 |
·熵原理 | 第27-29页 |
·熵在相关研究中的应用 | 第29-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基于熵权法的旅游公路景观评价指标体系 | 第32-52页 |
·旅游公路景观构成要素分类 | 第32-39页 |
·旅游公路设计要素 | 第32-35页 |
·旅游公路沿线生态环境评价指标 | 第35-36页 |
·旅游公路路域范围的文化景观 | 第36-39页 |
·指标体系的建立与指标熵权的计算 | 第39-51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9-40页 |
·旅游公路景观评价指标的熵权模型 | 第40-42页 |
·评价指标的重要性调查及熵权计算 | 第42-48页 |
·结果分析 | 第48-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基于熵权法的旅游公路景观评价标准及方法 | 第52-62页 |
·评价标准 | 第52-59页 |
·公路设计要素评价标准 | 第52-55页 |
·沿线生态环境评价标准 | 第55-57页 |
·路域文化景观评价标准 | 第57-59页 |
·旅游公路景观综合评价方法 | 第59-61页 |
·景观调查 | 第59-60页 |
·旅游公路景观综合评分模型 | 第60页 |
·评价等级划分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东郊至龙楼旅游公路景观评价 | 第62-68页 |
·东郊至龙楼旅游公路景观设计项目 | 第62-65页 |
·项目背景 | 第62页 |
·项目介绍 | 第62页 |
·主要设计内容 | 第62-65页 |
·景观评价 | 第65-67页 |
·评价方法 | 第65-66页 |
·景观综合评分计算及等级划分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展望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附录 | 第75-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