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质类型因素对大学生道德接受的影响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一章 引论 | 第9-17页 |
·问题的缘起 | 第9-10页 |
·道德教育 | 第9-10页 |
·气质 | 第10页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现实意义 | 第11页 |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四种气质类型及其特点分析 | 第17-29页 |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7-23页 |
·气质 | 第17-18页 |
·气质类型 | 第18-19页 |
·接受 | 第19-21页 |
·道德接受 | 第21-22页 |
·心理阻抗 | 第22-23页 |
·不同气质类型的特点 | 第23-29页 |
·多血质 | 第23-24页 |
·胆汁质 | 第24-25页 |
·粘液质 | 第25页 |
·抑郁质 | 第25-29页 |
第三章 气质类型因素对大学生道德接受的影响分析 | 第29-43页 |
·道德接受中顺利接受的原因 | 第29-32页 |
·道德需要 | 第29-30页 |
·道德选择 | 第30页 |
·道德理解,道德内化 | 第30-31页 |
·道德环境 | 第31-32页 |
·不同气质类型的大学生顺利接受的表现 | 第32-33页 |
·多血质学生顺利接受的表现 | 第32页 |
·胆汁质的学生顺利接受的表现 | 第32页 |
·粘液质学生顺利接受的表现 | 第32-33页 |
·抑郁质学生顺利接受的表现 | 第33页 |
·道德接受中产生心理阻抗的原因 | 第33-36页 |
·道德需要尚处于较低层次 | 第34页 |
·道德选择的困惑 | 第34-35页 |
·消极体验阻碍道德理解和内化 | 第35页 |
·不良道德环境带来的困惑 | 第35-36页 |
·不同气质类型的大学生产生心理阻抗的表现 | 第36-37页 |
·多血质学生产生心理阻抗的表现 | 第36页 |
·胆汁质学生产生心理阻抗的表现 | 第36页 |
·粘液质学生产生心理阻抗的表现 | 第36-37页 |
·抑郁质学生产生心理阻抗的表现 | 第37页 |
·道德接受中产生心理阻抗的后果 | 第37-43页 |
·心理阻抗对道德教育过程的阻碍 | 第37-39页 |
·心理阻抗对德育情境的影响 | 第39页 |
·心理阻抗对个体品质的危害 | 第39-43页 |
第四章 针对不同气质类型大学生的德育建议与启示 | 第43-53页 |
·针对不同气质类型,有的放矢进行德育 | 第43-47页 |
·多血质学生的道德教育方法建议 | 第43-44页 |
·胆汁质学生的道德教育方法建议 | 第44-45页 |
·粘液质学生的道德教育方法建议 | 第45-46页 |
·抑郁质学生的道德教育方法建议 | 第46-47页 |
·对高校道德教育的启示 | 第47-53页 |
·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气质观,客观地评价学生 | 第47-49页 |
·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气质 | 第49页 |
·针对不同的气质类型学生,实施不同的道德教育策略 | 第49-50页 |
·立足气质差异,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 第50-53页 |
结语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