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2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研究的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3-14页 |
第二章 行为导向型教学法研究概述 | 第14-20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4-16页 |
·行为导向学习理论 | 第14页 |
·“双元制”教学 | 第14页 |
·行为导向型教学 | 第14-15页 |
·行为导向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化 | 第15-16页 |
(1) 学习小组中学生互相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 第15页 |
(2) 学生参加全部教学过程 | 第15-16页 |
(3) 学生表达强烈的学习愿望 | 第16页 |
(4) 教师的作用发生了变化 | 第16页 |
·行为导向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 第16-17页 |
·认知心理学理论基础 | 第16页 |
·活动教学理论 | 第16页 |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 第16-17页 |
·行为导向型教学法的一般模式 | 第17页 |
·行为导向型教学法的常用教学方法 | 第17-18页 |
·项目教学法 | 第17-18页 |
·模拟法 | 第18页 |
·案例教学法 | 第18页 |
·角色扮演法 | 第18页 |
·行为导向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 | 第18-19页 |
·行动导向教学的教学效果和应用价值 | 第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技校学生数学学习情况调查 | 第20-26页 |
·技校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20-21页 |
·技校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第21-25页 |
·技校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 第21-22页 |
·技校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 | 第22-23页 |
·数学教师教学方法对技校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有很大的影响 | 第23-25页 |
·小结 | 第25-26页 |
第四章 行为导向型教学法的教学实践 | 第26-35页 |
·行为导向型教学法在技校数学中实施的必要条件 | 第26页 |
·行为导向型教学法在数学授课过程中的具体方法 | 第26-27页 |
·项目教学法 | 第26页 |
·游戏和竞赛法 | 第26页 |
·张贴板教学法 | 第26-27页 |
·大脑风暴法 | 第27页 |
·教学实践的对象以及具体研究过程概述 | 第27-29页 |
·教学组织形式 | 第27页 |
·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 | 第27-28页 |
·合作学习的组织 | 第28-29页 |
(1) 学习小组的组织 | 第28页 |
(2) 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 | 第28-29页 |
(3) 合作学习中的教学环境 | 第29页 |
·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在技校数学实践教学中的两个典型案例 | 第29-35页 |
·教学内容介绍(案例一) | 第29页 |
·设定教学目标 | 第29-30页 |
(1) 行为目标 | 第29-30页 |
(2) 能力目标 | 第30页 |
·行为导向型教学过程 | 第30-34页 |
(1) 知识学习 | 第30-32页 |
(2) 知识运用 | 第32-34页 |
·教学内容介绍(案例二) | 第34-35页 |
第五章 教学结果对比研究 | 第35-40页 |
·设计研究过程 | 第35页 |
·研究内容 | 第35页 |
·研究对象 | 第35页 |
·研究方法 | 第35页 |
·行为导向型教学法在技校数学课程标准上的研究 | 第35-36页 |
·授课方式上的对比研究 | 第36页 |
·技校数学教学中引入行为导向型教学前后的对比分析 | 第36-39页 |
·学生喜欢数学的程度存在差异 | 第37-38页 |
·两个班级的数学测试成绩变化 | 第38-39页 |
·持续对比研究 | 第39-40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教学建议 | 第40-44页 |
·教学反馈的对比研究 | 第40-41页 |
·试验班级对行为导向型教学法的评价 | 第40页 |
·学习效果分析 | 第40页 |
·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 第40-41页 |
·新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 第41页 |
·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对策 | 第41-42页 |
·行为引导向型教学法应用的个人建议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附录一 | 第47-48页 |
附录二 | 第48-4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