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绪论 | 第7-10页 |
一、选题的意义和目的 | 第7-8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况 | 第8-9页 |
三、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9-10页 |
第一章 舒伯特浪漫主义音乐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歌曲中的民族性因素 | 第10-24页 |
第一节 舒伯特音乐创作的时代背景 | 第10-14页 |
一、舒伯特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 | 第10-12页 |
二、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起 | 第12-14页 |
第二节 舒伯特歌曲的创作特征 | 第14-18页 |
一、舒伯特歌曲的基本特征 | 第14-17页 |
二、声乐套曲形式 | 第17-18页 |
第三节 舒伯特歌曲的民族性 | 第18-24页 |
一、早期音乐教育 | 第18-19页 |
二、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 | 第19-20页 |
三、抒情诗歌的兴起与选用 | 第20-22页 |
四、民间音乐因素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德奥民间音乐 | 第24-37页 |
第一节 德奥民歌概述 | 第24-26页 |
第二节 德国民间音乐 | 第26-32页 |
一、德国民间音乐的发展 | 第26-28页 |
二、德国民歌的特点 | 第28-32页 |
第三节 奥地利民间音乐 | 第32-37页 |
一、奥地利民歌 | 第32-34页 |
二、奥地利民间舞曲 | 第34页 |
三、奥地利民间戏剧与歌唱剧 | 第34-35页 |
四、匈牙利、意大利、斯拉夫民族的民间音乐 | 第35-37页 |
第三章 舒伯特歌曲中的民间音乐特点 | 第37-48页 |
第一节 舒伯特创作中的奥地利民间音乐特点 | 第37-43页 |
一、舒伯特的创作中奥地利民族民间音乐因素 | 第37-40页 |
二、舒伯特创作中的非奥地利民族民间音乐因素 | 第40-43页 |
第二节 舒伯特歌曲中的德奥民歌特点 | 第43-48页 |
一、两种来自民歌的体裁 | 第43-44页 |
二、《野玫瑰》和《鳟鱼》中的德奥民歌特点 | 第44-48页 |
第四章 两部声乐套曲中的民间音乐特点之分析 | 第48-64页 |
第一节 《美丽的磨坊姑娘》 | 第48-55页 |
一、诗人威廉·缪勒 | 第48-49页 |
二、作品简介 | 第49-50页 |
三、歌曲分析 | 第50-55页 |
第二节 《冬之旅》 | 第55-64页 |
一、作品简介 | 第55-56页 |
二、歌曲分析 | 第56-64页 |
第五章 两首晚期歌曲和歌曲集中的民间音乐特点之分析 | 第64-77页 |
第一节 《思乡》 | 第64-68页 |
一、歌曲简介 | 第64页 |
二、歌曲分析 | 第64-68页 |
第二节 《岩石上的牧羊人》 | 第68-72页 |
一、歌曲简介 | 第68-69页 |
二、歌曲分析 | 第69-72页 |
第三节 歌曲集《天鹅之歌》 | 第72-77页 |
一、作品简介 | 第72页 |
二、歌曲分析 | 第72-77页 |
结语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