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3页 |
| 图表目录 | 第13-20页 |
| 1 绪论 | 第20-38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20-24页 |
| ·足下垂辅助行走与康复技术研究的重要性 | 第20-21页 |
| ·跌倒检测和预警技术研究的重要性 | 第21-23页 |
| ·无氧下肢运动调控血管功能研究的重要性 | 第23-24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4-36页 |
| ·足下垂康复的研究状况 | 第24-30页 |
| ·跌倒检测和预警的研究状况 | 第30-35页 |
| ·无氧下肢运动对颈总动脉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 第35-36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36-38页 |
| 2 足下垂自适应刺激康复系统研究与实现 | 第38-76页 |
| ·概述 | 第38-39页 |
| ·相关生理学和医学机理 | 第39-41页 |
| ·足部运动生理学和医学机理 | 第39-40页 |
| ·足下垂的康复机理 | 第40-41页 |
| ·检测和刺激的确定 | 第41-44页 |
| ·检测位置确定 | 第41-42页 |
| ·检测传感器 | 第42-43页 |
| ·刺激位置确定 | 第43-44页 |
| ·刺激电流波形确定 | 第44页 |
| ·自适应刺激方法 | 第44-64页 |
| ·准备工作 | 第44-47页 |
| ·数据采集实验 | 第47-49页 |
| ·实验数据预处理 | 第49-54页 |
| ·实验数据分析与结果 | 第54-64页 |
| ·足下垂自适应刺激康复系统设计 | 第64-72页 |
| ·系统设计方案 | 第64-65页 |
|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65页 |
| ·验证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65-66页 |
| ·足下垂自适应刺激康复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66-70页 |
| ·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 第70-72页 |
| ·分析与验证 | 第72-74页 |
| ·小结 | 第74-76页 |
| 3 跌倒检测和预警的研究与实现 | 第76-109页 |
| ·概述 | 第76-77页 |
| ·跌倒检测与预警系统设计 | 第77-83页 |
| ·跌倒检测与预警系统组成 | 第77-80页 |
| ·轴倾角传感器 | 第80页 |
| ·系统软件 | 第80-82页 |
| ·单轴模拟仿真系统设计和实现 | 第82-83页 |
| ·实验方案设计 | 第83-88页 |
| ·实验被试选择 | 第83-84页 |
| ·人体常见动作设计 | 第84-86页 |
| ·人体动作实验 | 第86-88页 |
| ·实验数据分析研究 | 第88-106页 |
| ·实验数据分析目标与流程 | 第88-89页 |
| ·实验数据时域波形 | 第89-93页 |
| ·利用BP神经网络进行分类 | 第93-96页 |
| ·跌倒与双轴倾角的关系 | 第96-98页 |
| ·跌倒三阶段特征与分析 | 第98-103页 |
| ·跌倒预警 | 第103-105页 |
| ·跌倒方向检测 | 第105页 |
| ·算法的实现 | 第105-106页 |
| ·讨论 | 第106-108页 |
| ·小结 | 第108-109页 |
| 4 无氧下肢运动对颈总动脉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 第109-130页 |
| ·概述 | 第109-110页 |
| ·运动干涉实验和数据采集 | 第110-114页 |
| ·实验设备和器材 | 第110页 |
| ·被试与运动干涉实验 | 第110-112页 |
| ·数据采集 | 第112-114页 |
| ·液动力学分析与计算 | 第114-117页 |
| ·颈总动脉血液脉动流控制方程及其解 | 第114-115页 |
| ·血流动力学特征参量 | 第115-117页 |
|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117-127页 |
| ·实测管径和轴心流速波形 | 第117-118页 |
| ·计算的流量率和切应力波形 | 第118-119页 |
| ·心率 | 第119-120页 |
| ·搏动指数 | 第120页 |
| ·轴心流速最大值、平均值和最小值 | 第120-121页 |
| ·流量率最大值、平均值和最小值 | 第121-122页 |
| ·收缩压、平均压、舒张压 | 第122页 |
| ·周向应变 | 第122-123页 |
| ·切应力 | 第123页 |
| ·振荡剪切指数 | 第123-124页 |
| ·压力—应变弹性模量 | 第124页 |
| ·外周阻力 | 第124-125页 |
| ·性别差异 | 第125-127页 |
| ·讨论 | 第127-128页 |
| ·运动对颈总动脉供血状况的影响 | 第127页 |
| ·动对颈总动脉局部受力状况的影响 | 第127页 |
| ·运动对颈总动脉局部弹性模量的影响 | 第127-128页 |
| ·运动对下游脑血管床总外周阻力的影响 | 第128页 |
| ·动影响颈总动脉弹性模量和血液动力学参量的性别差异 | 第128页 |
| ·小结 | 第128-130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130-13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2-142页 |
| 创新点摘要 | 第142-144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 第144-146页 |
| 致谢 | 第146-147页 |
| 作者简介 | 第147-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