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次 | 第7-9页 |
Contents | 第9-12页 |
第一章绪论 | 第12-24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2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22页 |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4-18页 |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8-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 | 第24-32页 |
·理论基础城河关系和小城镇空间结构 | 第24-26页 |
·城河关系 | 第24-26页 |
·生态小城镇的发展及相关理论 | 第26-27页 |
·生态小城镇的涵义 | 第26页 |
·生态小城镇的建设途径 | 第26-27页 |
·城镇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 第27-29页 |
·以生态学的原理指导小城镇布局形态 | 第27-28页 |
·可持续发展 | 第28-29页 |
·生态学理论 | 第29页 |
·循环经济理论 | 第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2页 |
第三章 朝阳市大小凌河流域小城镇布局特点 | 第32-48页 |
·现状及生态、资源环境条件分析 | 第32-40页 |
·资源现状 | 第32-37页 |
·市域城镇体系发展现状 | 第37-40页 |
·上位规划 | 第40-42页 |
·城镇发展分类及预测 | 第42页 |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目标 | 第42-44页 |
·生态建设目标 | 第42-43页 |
·环境保护目标 | 第43页 |
·发展量化目标汇总 | 第43-44页 |
·发展策略 | 第44-46页 |
·区域协调策略 | 第44-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四章 朝阳市大小凌河流域的生态布局与小城镇发展的关系 | 第48-64页 |
·大小凌河流域的生态及自然保护区的现状 | 第48-53页 |
·市域生态、资源与环境特征 | 第48-52页 |
生态功能区划与策略 | 第48-50页 |
各生态保护区现状 | 第50页 |
空间管制分区 | 第50-52页 |
1、禁止建设区 | 第51页 |
2、限制建设地区 | 第51-52页 |
3、适宜建设地区 | 第52页 |
管制对策 | 第52页 |
·区域的独特性 | 第52-53页 |
·物质环境与非物质环境 | 第53-55页 |
·生态适宜性分析方法 | 第55-57页 |
·生态功能分区 | 第57-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4页 |
第五章 流域城镇发展与生态保护策略与规划 | 第64-84页 |
·小城镇生态系统基本特征 | 第64-67页 |
·小城镇与城市生态系统 | 第64页 |
·小城镇生态系统的功能 | 第64-67页 |
·小城镇生态规划的内容和方法 | 第67-78页 |
·生态规划的定义 | 第67-68页 |
·生态规划的理论发展 | 第68-70页 |
·小城镇生态规划的内容 | 第70-73页 |
·小城镇生态规划的分析 | 第73-75页 |
·小城镇生态规划的方法 | 第75-77页 |
·低碳策略 | 第77-78页 |
·生态保护与城镇规划 | 第78-79页 |
·城镇空间布局 | 第78-79页 |
·城镇职能分工 | 第79页 |
·空间管制规划 | 第79-84页 |
·规划目的 | 第79页 |
·空间管制要素 | 第79-83页 |
·生态廊道的确立 | 第83-84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8页 |
作者简介 | 第88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士论文 | 第88-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