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建构与说服策略对消费者再续品牌关系意愿的影响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2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20-27页 |
·研究背景与动机 | 第20-22页 |
·研究意义 | 第22-24页 |
·理论意义 | 第22-23页 |
·实践意义 | 第23-24页 |
·研究目的 | 第24-26页 |
·本研究的目的如下 | 第24-26页 |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第2章 消费者信息处理方式与感知信息可信度 | 第27-36页 |
·消费者信息处理方式的内涵 | 第27-31页 |
·信息处理方式 | 第27-29页 |
·影响信息处理方式的因素 | 第29-31页 |
·信息可信度 | 第31-36页 |
·可信度的定义及研究视角 | 第31-32页 |
·影响信息可信度感知的因素 | 第32-36页 |
第3章 说服理论 | 第36-43页 |
·说服改变态度的内在机制 | 第36-40页 |
·功能匹配改变态度 | 第36-37页 |
·重复原则改变态度 | 第37页 |
·自我说服改变态度 | 第37-38页 |
·睡眠者效应改变态度 | 第38页 |
·社会比较改变态度 | 第38-39页 |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改变态度 | 第39页 |
·精细可能性模型改变态度 | 第39-40页 |
·影响说服效果的因素 | 第40-43页 |
·营销说服信息的可信度 | 第40-41页 |
·营销说服信息的刺激度 | 第41页 |
·营销说服信息的展露形式 | 第41-42页 |
·消费者的说服知识 | 第42-43页 |
第4章 自我建构理论 | 第43-51页 |
·自我概念理论及相关研究 | 第43-44页 |
·独立型与依存型自我建构理论 | 第44-46页 |
·独立型自我建构 | 第44-45页 |
·依存型自我建构 | 第45-46页 |
·独立性自我建构与依存型自我建构的差异 | 第46页 |
·营销领域有关自我建构的实证研究 | 第46-51页 |
·自我建构对品牌关系的影响 | 第47-48页 |
·自我建构对消费者信息处理的影响 | 第48-49页 |
·自我建构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 | 第49-51页 |
第5章 品牌依恋理论 | 第51-60页 |
·品牌依恋的概念内涵 | 第51-54页 |
·品牌依恋的理论基础 | 第54-56页 |
·依恋理论 | 第54页 |
·品牌关系理论 | 第54-55页 |
·自我一致性理论 | 第55-56页 |
·品牌依恋与相关概念的差异 | 第56-60页 |
·品牌依恋与品牌情感 | 第56页 |
·品牌依恋与品牌态度 | 第56-57页 |
·品牌依恋与品牌至爱 | 第57页 |
·品牌依恋与品牌承诺 | 第57-58页 |
·品牌依恋与品牌忠诚 | 第58页 |
·品牌依恋与品牌涉入 | 第58-60页 |
第6章 消费者-品牌关系 | 第60-69页 |
·品牌关系的概念 | 第60页 |
·品牌关系的理论模型 | 第60-62页 |
·品牌关系角色模型 | 第61页 |
·品牌关系动态模型 | 第61-62页 |
·品牌关系断裂 | 第62-64页 |
·品牌关系断裂概念的界定 | 第62-63页 |
·品牌关系断裂的原因和类型 | 第63-64页 |
·品牌关系断裂的影响因素 | 第64页 |
·品牌关系再续 | 第64-69页 |
·品牌关系再续的可能性 | 第64-66页 |
·品牌关系再续的必要性 | 第66页 |
·品牌关系再续策略 | 第66-69页 |
第7章 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 | 第69-76页 |
·说服策略、自我建构与感知信息可信度 | 第69-70页 |
·品牌依恋与感知信息可信度 | 第70-71页 |
·感知信息可信度与品牌关系再续意愿 | 第71页 |
·模型构建 | 第71-72页 |
·研究设计 | 第72-76页 |
·研究设计思路 | 第72-73页 |
·实验刺激物的开发与量表编制 | 第73-74页 |
·预测试 | 第74-76页 |
第8章 研究一 | 第76-85页 |
·研究目的 | 第76页 |
·研究程序 | 第76-77页 |
·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77-79页 |
·信度分析 | 第77-78页 |
·效度分析 | 第78-79页 |
·实验一样本的人口统计学特征 | 第79-80页 |
·实验一样本人口统计学特征(表8-2) | 第79-80页 |
·操控检查 | 第80页 |
·品牌熟悉度、品牌态度和品牌关系断裂意愿 | 第80页 |
·假设检验 | 第80-85页 |
·感知信息可信度 | 第80-81页 |
·关系再续意愿 | 第81页 |
·品牌依恋的调节作用 | 第81-83页 |
·感知信息可信度的中介作用检验 | 第83-85页 |
第9章 研究二 | 第85-93页 |
·研究目的 | 第85页 |
·研究程序 | 第85-86页 |
·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86-87页 |
·信度分析 | 第86-87页 |
·效度分析 | 第87页 |
·实验二样本的人口统计学特征 | 第87-88页 |
·实验二样本的人口统计学特征(表9-2) | 第87-88页 |
·操控检查 | 第88-89页 |
·自我建构 | 第88页 |
·品牌熟悉度、品牌态度和品牌关系断裂意愿 | 第88-89页 |
·假设检验 | 第89-93页 |
·感知信息可信度 | 第89页 |
·关系再续意愿 | 第89-90页 |
·品牌依恋的调节作用 | 第90-91页 |
·信息可信度的中介作用检验 | 第91-93页 |
第10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93-97页 |
·研究结论及管理建议 | 第93-95页 |
·本文的研究结论 | 第93页 |
·管理启示 | 第93-95页 |
·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展望 | 第95-97页 |
·本文的研究局限 | 第95页 |
·未来研究方向 | 第95-97页 |
附录1 | 第97-98页 |
附录1.1 自我建构类型量表 | 第97-98页 |
附录2 | 第98-108页 |
附录2.1 诊断型说服场景问卷 | 第98-103页 |
附录2.2 反驳型说服场景问卷 | 第103-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20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20-121页 |
后记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