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图表清单 | 第11-15页 |
注释表 | 第15-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33页 |
·选题依据 | 第17-22页 |
·研究背景 | 第17-18页 |
·航空备件保障工作现状 | 第18-19页 |
·PBL 的实施现状 | 第19-21页 |
·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 第21-22页 |
·研究现状 | 第22-29页 |
·PBL 的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航空备件保障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24-29页 |
·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29-33页 |
第二章 基于 PBL 的航空备件保障过程的概率性序列分析 | 第33-53页 |
·图解 PBL 保障过程 | 第33-41页 |
·全系统寿命周期管理(TLCSM)与 PBL | 第33-34页 |
·备件保障的运作模式 | 第34-35页 |
·备件保障的集成 | 第35页 |
·备件保障的绩效协议 | 第35-36页 |
·实例分析 | 第36-41页 |
·备件保障过程的概率性序列运算描述 | 第41-45页 |
·序列运算的理论 | 第41-42页 |
·备件保障过程中的裕度序列定义 | 第42-43页 |
·备件保障率算法 | 第43页 |
·实例分析 | 第43-45页 |
·基于 PBL 的民机可靠性与备件量的关系 | 第45-51页 |
·航空备件的 PBL 实施步骤 | 第45-46页 |
·航空备件保障系统的 PBL 效能测定方法 | 第46页 |
·MTBF 和有效故障率的关系模型 | 第46-47页 |
·MTTR 和备件可利用率的关系 | 第47-48页 |
·备件利用率 | 第48-49页 |
·实例分析 | 第49-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三章 基于 PBL 的航空备件保障系统保障精度的熵权预测 | 第53-71页 |
·计算误差评价指标的熵权值 | 第53-54页 |
·计算各预测方法的熵权值 | 第54-55页 |
·计算组合评价模型的熵权值 | 第55页 |
·熵权组合预测流程和优化方法 | 第55-57页 |
·熵权组合预测法和其他预测方法的比较 | 第57-58页 |
·实例分析 | 第58-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四章 基于 PBL 的航空备件保障的经济性分析 | 第71-135页 |
·航空备件保障的财务报表稽核 | 第71-76页 |
·实例分析 | 第71-76页 |
·保障费用的盈亏要素敏感性分析 | 第76-89页 |
·实例分析 | 第76-89页 |
·保障活动的范霍恩可持续发展分析 | 第89-92页 |
·实例分析 | 第89-92页 |
·保障活动的经济增加值(EVA)分析 | 第92-96页 |
·实例分析 | 第92-96页 |
·保障活动中的自由现金流量分析 | 第96-117页 |
·实例分析 | 第96-117页 |
·基于 K—S 模型和边际模型的盈余质量分析 | 第117-121页 |
·实例分析 | 第119-121页 |
·评价保障活动成功与否的阿塔曼模型 | 第121-125页 |
·阿塔曼 Z 值模型 | 第122-123页 |
·阿塔曼敏感性分析 | 第123-125页 |
·实例分析 | 第125页 |
·基于沃尔指数的保障活动信用能力评价 | 第125-130页 |
·沃尔信用能力分析模型 | 第126-127页 |
·沃尔信用能力敏感性分析 | 第127-129页 |
·实例分析 | 第129-130页 |
·基于拉巴波特模型的保障价值评估 | 第130-133页 |
·实例分析 | 第132-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133-135页 |
第五章 基于 PBL 的 ARJ21 初始性备件保障策略 | 第135-151页 |
·备件分类 | 第135-137页 |
·引用文件 | 第135页 |
·主要术语 | 第135-136页 |
·备件分类原则及分类 | 第136-137页 |
·初始备件界定 | 第137-139页 |
·按统计的 MTBR 计算 | 第139页 |
·按维修计划文件(MPD)确定 | 第139页 |
·按重要性分类分析 | 第139页 |
·影响航空备件初始计划的因素 | 第139-141页 |
·备件的技术特性 | 第139-140页 |
·航空公司的运营条件 | 第140-141页 |
·初始备件清单要求 | 第141-143页 |
·备件参数 | 第141页 |
·清单说明 | 第141页 |
·清单输出格式 | 第141-143页 |
·初始备件清单形式与内容 | 第143页 |
·初始备件清单生成条件与流程 | 第143-144页 |
·数据准备 | 第143页 |
·用户资料 | 第143-144页 |
·交互过程 | 第144页 |
·生成流程 | 第144页 |
·初始备件的价值工程算法 | 第144-149页 |
·确定初始备件计划范围 | 第145-146页 |
·确定初始备件功能系数 | 第146-147页 |
·确定初始备件价值系数 | 第147页 |
·初始备件推荐量计算模型 | 第147-149页 |
·实例分析 | 第149-150页 |
·本章小结 | 第150-151页 |
第六章 基于 PBL 的 ARJ21 持续性备件保障策略 | 第151-173页 |
·故障率曲线及其分类 | 第151-152页 |
·不可修件需求量的预测 | 第152-156页 |
·故障次数期望值 | 第152-153页 |
·服从指数分布的备件需求模型 | 第153-154页 |
·服从 Weibull 分布的备件需求模型 | 第154页 |
·实例分析 | 第154-156页 |
·可修件需求量的预测 | 第156-164页 |
·可修件的维修方式 | 第156-159页 |
·基于广义更新过程的备件需求模型 | 第159页 |
·基于广义更新过程的备件需求模型的实现 | 第159-163页 |
·参数估计方法 | 第159-162页 |
·参数估计实现的单目标遗传算法 | 第162-163页 |
·实例分析 | 第163-164页 |
·备件联合库存控制系统的评估 | 第164-171页 |
·备件库存系统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165页 |
·库存控制系统效能评估模型的建立 | 第165-169页 |
·确定效能指标中各因素的权重 | 第165-168页 |
·建立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 第168-169页 |
·实例分析 | 第169-171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173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73-177页 |
·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173-174页 |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74-175页 |
·未来的工作展望 | 第175-177页 |
参考文献 | 第177-185页 |
致谢 | 第185-187页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