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论文--基础理论及试验论文--空气动力学论文--飞机空气动力学论文--气动弹性论文

基于LQR方法的倾转旋翼机气弹稳定性控制仿真分析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2页
   ·引言第16-17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20页
     ·谐波变距控制第17-18页
     ·线性二次型控制第18-19页
     ·广义预测控制第19-20页
   ·本文研究思路、主要内容及方法第20-21页
   ·学位论文框架第21-22页
第二章 倾转旋翼机旋翼/短舱/机翼耦合系统气动分析模型第22-35页
   ·引言第22页
   ·模型基本假设第22-23页
     ·机翼与短舱模型基本假设第22-23页
     ·旋翼系统模型基本假设第23页
   ·坐标系统第23-26页
     ·惯性坐标系第23页
     ·桨毂坐标系第23-24页
     ·机体坐标系第24-25页
     ·机翼坐标系第25页
     ·短舱坐标系第25-26页
   ·机翼建模第26-30页
     ·哈密顿原理第26页
     ·机翼结构刚度矩阵第26-27页
     ·机翼结构质量矩阵第27-29页
     ·机翼结构阻尼矩阵第29页
     ·机翼气动力影响第29-30页
     ·机翼运动方程第30页
   ·短舱建模第30-31页
   ·倾转旋翼气动建模第31-33页
     ·桨毂刚度矩阵第31页
     ·桨叶运动方程第31-32页
     ·旋翼气动力及力矩平衡第32页
     ·旋翼系统运动方程第32-33页
   ·旋翼/短舱/机翼耦合动力学方程第33页
   ·倾转旋翼机模型验证第33-35页
第三章 机翼操纵面分析模型第35-41页
   ·引言第35页
   ·附加坐标系第35-36页
   ·操纵面引起的增量惯性力第36-37页
   ·操纵面引起的增量气动力第37-41页
     ·时域非定常不可压缩模型第37页
     ·时域非定常可压缩模型第37-39页
     ·时域准定常气动模型第39-41页
第四章 倾转旋翼机回转颤振主动控制系统第41-48页
   ·引言第41页
   ·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理论第41-42页
     ·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特点第41-42页
     ·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性能指标第42页
     ·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意义第42页
   ·受控系统建模第42-45页
   ·控制律设计第45-47页
   ·控制流程图第47-48页
第五章 算例与仿真分析第48-61页
   ·引言第48页
   ·计算流程第48页
   ·无操纵面控制时回转颤振分析第48-54页
     ·无操纵面控制时的系统特性第49-51页
     ·无操纵面控制时的气弹响应第51-54页
   ·有操纵面控制时回转颤振分析第54-57页
     ·控制面偏转角度的限制第54-55页
     ·控制增益的限制第55-57页
     ·有操纵面主动控制时的气弹响应第57页
   ·操纵面长度敏感度分析第57-58页
   ·操纵面弦长敏感度分析第58-60页
   ·结论及意义第60-61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1-63页
   ·全文工作总结第61页
   ·后续工作及展望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致谢第66-67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7-68页
附录第68-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攻角非定常气动力建模及气动模型研究
下一篇:二维圆柱结冰的冰风洞试验研究及水滴撞击特性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