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周期蛋白依赖的激酶10、磷脂酶C伽马1及热休克蛋白90在昆虫蜕皮激素信号转导途径中的功能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3页
符号说明第13-15页
第一章 前言第15-31页
 一. 概述第15-16页
 二. 蜕皮激素的基因组途径第16-22页
  1. 20E的合成与释放第16-18页
  2. 蜕皮激素的核受体及其功能第18-19页
  3. 蜕皮激素基因组途径的信号级联反应第19-22页
 三. 蜕皮激素的非基因组途径第22-26页
  1. 雌激素的非基因组途径第23-25页
  2. 20E的非基因组途径第25-26页
 四. 保幼激素信号转导途径第26-28页
 五. 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第28-29页
 六.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与方案第29-31页
第二章 20E通过非基因组效应诱导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0的磷酸化从而促进基因转录第31-61页
 一. 前言第31-32页
 二. 材料与方法第32-41页
  1. 材料第32-33页
  2. 方法第33-41页
 三. 结果第41-57页
  1. 棉铃虫CDK10的克隆和鉴定第41-43页
  2. 干扰幼虫体内CDK10抑制了20E可诱导基因的表达,从而延迟幼虫发育第43-47页
  3. CDK10在幼虫发育阶段持续表达,但是表现出翻译后修饰特征第47页
  4. 20E通过GPCR,PLC和Ca~(2+)触发的信号调控CDK10磷酸化第47-49页
  5. CDK10磷酸化可以增强其与Hsc70、Hsp90和EcRB1的相互作用第49-52页
  6. CDK10调节20E诱导的EcRB1与EcRE的结合第52-57页
 四. 讨论第57-61页
  1. 20E通过GPCR、PLC和Ca~(2+)触发的信号诱导CDK10快速磷酸化第57-58页
  2. CDK10通过促进转录复合体的装配调节20E可诱导基因的转录第58-60页
  3. CDK10调控基因转录的功能依赖于其自身的细胞核定位和ATPase活性第60-61页
第三章 磷脂酶C伽马1连接昆虫20E的细胞膜途径和核受体途径第61-88页
 一. 前言第61-62页
 二. 材料与方法第62-65页
  1. 材料第62页
  2. 方法第62-65页
 三. 结果第65-83页
  1. PLCG1的克隆和鉴定第65-68页
  2. PLCG1 mRNA在蜕皮和变态期高表达第68-69页
  3. 沉默PLCG1导致幼虫死亡和化蛹缺陷第69-70页
  4. 20E上调PLCG1表达,并诱导PLCG1向细胞膜迁移第70-72页
  5. PLCG1的酪氨酸磷酸化决定了PLCG1向细胞膜迁移以及20E诱导的胞质内钙离子水平上调第72-75页
  6. PLCG1通过钙信号促进20E诱导的转录激活第75-77页
  7. PLCG1通过钙信号调节USP1的PKC位点磷酸化第77-79页
  8. 20E诱导USP1在Ser21的PKC磷酸化进而调节USP1与EcRE的结合第79-83页
 四. 讨论第83-88页
  1. PLCG1响应20E诱导转录上调和向细胞膜迁移第83-84页
  2. PLCG1调控20E诱导的钙内流第84-85页
  3. PLCG1调节的钙内流通过PKC催化USP1 Ser21磷酸化并调控基因转录第85-88页
第四章 热休克蛋白90通过激素调控的磷酸化状态变化和蛋白质相互作用调控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第88-103页
 一. 前言第88-89页
 二. 材料与方法第89-92页
  1. 材料第89-90页
  2. 方法第90-92页
 三. 结果第92-99页
  1. Hsp90在组织中的表达具有波动性第92-93页
  2. 20E,JH Ⅲ和JH类似物methoprene均可诱导Hsp90上调表达第93-94页
  3. 20E,JH Ⅲ和methoprene均能诱导Hsp90向细胞核募集第94页
  4. Hsp90对于20E和JH通路中的基因表达是必需的第94-95页
  5. Hsp90在20E通路中与USP1相互作用,而在JH通路中与Met1相互作用第95-98页
  6. JH Ⅲ或methoprene通过PLC诱导了Hsp90的PKC位点磷酸化第98-99页
 四. 讨论第99-103页
  1. Hsp90参与调控20E和JH通路中相关基因的表达第99-100页
  2. 20E和JH调控Hsp90与不同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第100-101页
  3. 20E和JH通过调节Hsp90磷酸化状态的改变实现两个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第101-103页
第五章 讨论第103-105页
 一. 论文创新和意义第103-104页
 二. 论文的不足和下一步计划第104-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16页
论文创新点总结第116-117页
致谢第117-11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18-119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铜绿假单胞菌T6SS效应蛋白Tse3和人天然免疫蛋白STING结构和功能研究
下一篇:基于RNA测序技术的转录组从头拼接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