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符号说明 | 第14-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35页 |
·磁浮交通系统的发展与现状 | 第18-20页 |
·磁浮交通系统简介 | 第18-19页 |
·磁浮交通技术的发展历史 | 第19-20页 |
·上海磁浮示范运营线简介 | 第20页 |
·磁浮线路概述 | 第20-21页 |
·轮轨系统车桥耦合振动研究综述 | 第21-26页 |
·比较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1-22页 |
·轮轨系统车桥耦合振动的激振因素 | 第22-23页 |
·轮轨系统车桥耦合振动的主要研究方法与评述 | 第23-25页 |
·轮轨系统桥梁动力设计方法简述 | 第25-26页 |
·磁浮交通系统车桥耦合振动研究综述 | 第26-32页 |
·磁浮交通系统车桥耦合振动的特点 | 第26-27页 |
·磁浮车辆-轨道梁耦合振动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27-32页 |
·论文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 第32-35页 |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32-33页 |
·论文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 第33-35页 |
第二章 车桥耦合振动模型的建立 | 第35-64页 |
·概述 | 第35-36页 |
·车辆模型 | 第36-40页 |
·坐标系统 | 第36-37页 |
·车辆模型的建立 | 第37-39页 |
·磁浮车辆动力学方程及其求解 | 第39-40页 |
·电磁铁系统模型 | 第40-43页 |
·电磁铁系统描述 | 第40-41页 |
·电磁铁系统特性 | 第41-42页 |
·电磁铁系统的动力方程 | 第42-43页 |
·控制器模型 | 第43-44页 |
·轨道梁模型 | 第44-48页 |
·磁浮车辆-轨道梁的耦合振动求解 | 第48-51页 |
·求解步骤 | 第48-49页 |
·车桥耦合振动分析小结 | 第49-51页 |
·车桥耦合振动模型分析程序编制 | 第51-63页 |
·车桥耦合振动模型的程序设计 | 第51-52页 |
·程序说明与计算流程图 | 第5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三章 磁浮上海线轨道梁耦合振动数值仿真方法 | 第64-84页 |
·概述 | 第64页 |
·简支梁的自振特性 | 第64-65页 |
·简支梁的计算模型 | 第64页 |
·简支梁的自振频率与振型 | 第64-65页 |
·双跨连续梁的自振特性 | 第65-70页 |
·双跨连续梁的计算模型 | 第65页 |
·承受梁端简谐弯矩的单跨梁梁端动弯矩与转角 | 第65-67页 |
·双跨连续梁的自振频率 | 第67-68页 |
·双跨连续梁的振型 | 第68-70页 |
·简支梁耦合振动数值仿真方法 | 第70-72页 |
·磁浮车辆匀速通过时简支梁承受的动荷载 | 第70-71页 |
·简支梁各阶振型的广义质量 | 第71页 |
·简支梁各阶振型的广义荷载 | 第71-72页 |
·简支梁数值仿真稳定性和计算初始条件的确定 | 第72-74页 |
·双跨连续梁耦合振动数值仿真方法 | 第74-81页 |
·磁浮车辆匀速通过时双跨连续梁承受的动荷载 | 第74-76页 |
·双跨连续梁各阶振型的广义质量 | 第76-77页 |
·双跨连续梁各阶振型的广义荷载 | 第77-81页 |
·双跨连续梁数值仿真稳定性与计算初始条件的确定 | 第81-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四章 磁浮中等跨度桥梁的自振特性与结构选型 | 第84-116页 |
·概述 | 第84页 |
·三跨连续梁的自振特性 | 第84-87页 |
·三跨连续梁的力学模型 | 第84页 |
·三跨连续梁的自振频率 | 第84-86页 |
·三跨连续梁的振型 | 第86-87页 |
·三跨刚构桥的自振特性 | 第87-92页 |
·三跨刚构桥的力学模型 | 第87-88页 |
·三跨刚构桥的自振频率 | 第88-91页 |
·三跨刚构桥的振型 | 第91-92页 |
·三跨连续梁的参数分析与结构选型 | 第92-103页 |
·静载作用与跨度比的关系 | 第92-95页 |
·自振频率与跨度比的关系 | 第95-99页 |
·跨度比的确定 | 第99页 |
·截面刚度要求与尺寸选择 | 第99-103页 |
·三跨刚构桥的参数分析和结构选型 | 第103-115页 |
·支墩抗弯刚度的影响分析 | 第103-108页 |
·跨度比的影响分析 | 第108-111页 |
·支墩刚度和跨度比的确定 | 第111-112页 |
·截面刚度要求与尺寸选择 | 第112-1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15-116页 |
第五章 磁浮中等跨度桥梁耦合振动数值仿真方法 | 第116-130页 |
·概述 | 第116页 |
·三跨连续梁耦合振动的数值仿真方法 | 第116-123页 |
·磁浮车辆匀速通过时三跨连续梁承受的动荷载 | 第116-118页 |
·三跨连续梁各阶振型的广义质量 | 第118-119页 |
·三跨连续梁各阶振型的广义荷载 | 第119-121页 |
·三跨连续梁数值仿真结果稳定性分析和计算初始条件的确定 | 第121-123页 |
·三跨刚构桥耦合振动的数值仿真方法 | 第123-129页 |
·磁浮车辆匀速通过时三跨刚构桥承受的动荷载 | 第123-125页 |
·三跨刚构桥各阶振型的广义质量 | 第125页 |
·三跨刚构桥各阶振型的广义荷载 | 第125-127页 |
·三跨刚构桥数值仿真结果稳定性分析和计算初始条件的确定 | 第127-129页 |
·本章小结 | 第129-130页 |
第六章 磁浮上海线轨道梁仿真结果分析 | 第130-158页 |
·概述 | 第130页 |
·简支梁的振动 | 第130-143页 |
·轨道梁不同位置的振动反应 | 第130-131页 |
·不同车速通过时轨道梁跨中的振动反应 | 第131-134页 |
·简支梁跨度和跨中振动反应的关系 | 第134-136页 |
·简支梁频率和跨中振动反应的关系 | 第136-139页 |
·阻尼比对轨道梁振动的影响 | 第139-140页 |
·与移动荷载和移动质量模型计算结果比较 | 第140-142页 |
·简支轨道梁振动分析小结 | 第142-143页 |
·双跨连续梁的振动 | 第143-157页 |
·双跨连续梁上不同位置的振动反应 | 第143-145页 |
·不同车速通过时轨道梁跨中的振动反应 | 第145-148页 |
·双跨连续梁跨度和跨中振动反应的关系 | 第148-150页 |
·双跨连续梁频率和跨中振动反应的关系 | 第150-153页 |
·阻尼比对轨道梁振动的影响 | 第153-154页 |
·与移动荷载模型和移动质量模型计算结果的比较 | 第154-155页 |
·双跨连续梁振动分析小结 | 第155-157页 |
·本章小结 | 第157-158页 |
第七章 磁浮中等跨度桥梁仿真结果分析 | 第158-187页 |
·三跨连续梁仿真结果分析 | 第158-171页 |
·桥梁不同位置的振动反应 | 第158-159页 |
·不同车速通过时桥梁跨中的振动反应 | 第159-162页 |
·桥梁跨度比与振动反应的关系 | 第162-163页 |
·三跨连续梁截面刚度与振动反应的关系 | 第163-165页 |
·三跨连续梁频率和主跨跨中振动反应的关系 | 第165-167页 |
·阻尼比对桥梁振动的影响 | 第167-168页 |
·与移动荷载模型和移动质量模型计算结果的比较 | 第168-170页 |
·三跨连续梁仿真结果分析小结 | 第170-171页 |
·三跨刚构桥的仿真结果分析 | 第171-186页 |
·桥梁不同位置的振动反应 | 第171-173页 |
·线刚度比对桥梁动力性能的影响 | 第173页 |
·不同车速通过时桥梁跨中的振动反应 | 第173-176页 |
·三跨刚构桥跨度比与振动反应的关系 | 第176-177页 |
·三跨刚构桥截面刚度与振动反应的关系 | 第177-179页 |
·三跨刚构桥频率和跨中振动反应的关系 | 第179-182页 |
·阻尼比对三跨刚构桥梁振动的影响 | 第182-183页 |
·与移动荷载模型和移动质量模型计算结果的比较 | 第183-184页 |
·三跨刚构桥梁仿真结果分析小结 | 第184-186页 |
·本章小结 | 第186-187页 |
第八章 计算结果与现场测试结果的比较 | 第187-191页 |
·现场测试简介 | 第187-188页 |
·上海线简支轨道梁振动现场测试结果 | 第188-189页 |
·理论计算结果与测试结果的比较 | 第189-190页 |
·小结 | 第190-191页 |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91-195页 |
·研究工作总结 | 第191页 |
·研究工作结论 | 第191-192页 |
·论文创新性 | 第192-193页 |
·后续研究 | 第193-195页 |
参考文献 | 第195-204页 |
附录 | 第204-223页 |
致谢 | 第223-22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224-22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2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