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互动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评析
|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1页 |
| 第1章 导言 | 第11-27页 |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8页 |
| ·本文的基本概念 | 第18-24页 |
| ·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 | 第24-26页 |
| ·主要贡献和不足 | 第26-27页 |
|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7-34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7-28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8-34页 |
| 第3章 经济学中社会互动研究先行者的理论 | 第34-55页 |
| ·凡勃伦的炫耀性消费理论 | 第34-37页 |
| ·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说 | 第37-39页 |
| ·雷本斯坦的研究 | 第39-40页 |
| ·谢林的居住区分割模型 | 第40-42页 |
| ·贝克尔的社会互动理论 | 第42-52页 |
| ·社会互动研究的边缘化与复兴 | 第52-55页 |
| 第4章 社会互动的途径和表现形式 | 第55-77页 |
| ·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中的相关理论 | 第55-60页 |
| ·社会影响与从众 | 第60-62页 |
| ·从众发生的机制与动机 | 第62-64页 |
| ·偏好与信息 | 第64-66页 |
| ·基于偏好的社会互动研究 | 第66-71页 |
| ·基于信息的社会互动研究 | 第71-77页 |
| 第5章 社会结构、社会距离与身份 | 第77-92页 |
| ·社会结构变量与种姓经济学 | 第77-80页 |
| ·社会距离和社会决策 | 第80-87页 |
| ·身份经济学 | 第87-92页 |
| 第6章 社会互动对个人和群体行为的影响 | 第92-98页 |
| ·基于互动的模型 | 第92-95页 |
| ·模型的几个性质 | 第95-98页 |
| 第7章 评论与展望 | 第98-104页 |
| ·社会互动研究的方法论特点 | 第98-101页 |
| ·社会互动理论研究和相邻学科的关系 | 第101-103页 |
| ·社会互动研究展望 | 第103-10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4-112页 |
| 致谢 | 第112-113页 |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13-114页 |
| 附表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