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其他化学工业论文--发酵工业论文--发酵法制高级醇及多元醇论文

使用木薯原料和外部代谢调控策略提高丁醇发酵的丁醇/丙酮比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4页
   ·概述第10-13页
     ·丁醇的物化性质及生产发展历史第10-11页
     ·生物丁醇的发展优势第11页
     ·国内外丁醇生产行业的现状第11-13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3-21页
     ·改造丁醇发酵菌种提高丁醇产量第13-14页
     ·提高丁醇发酵丁醇/丙酮比的研究第14-15页
     ·廉价非粮原料的使用第15-17页
     ·丁醇发酵废水处理和回用的研究第17-18页
     ·丁醇发酵条件的优化第18-19页
     ·提高丁醇发酵生产强度的研究第19-20页
     ·产溶剂梭菌的代谢途径分析第20-21页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1-24页
     ·丙酮丁醇发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21-22页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2-24页
第二章 以木薯为替代原料丁醇发酵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第24-34页
   ·前言第24-25页
   ·材料与方法第25-27页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25页
     ·实验菌株第25页
     ·培养基第25页
     ·培养方法及发酵条件第25-26页
     ·分析方法第26-27页
   ·结果与讨论第27-32页
     ·以玉米和木薯为原料的传统和油醇萃取发酵性能比较第27-30页
     ·木薯原料丁醇发酵时相转型延滞现象分析第30-31页
     ·解除木薯丁醇发酵相转型延滞的试行错误试验第31-32页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三章 添加酵母浸粉刺激木薯丁醇发酵相转型及其作用机制第34-47页
   ·前言第34-35页
   ·材料与方法第35-36页
     ·实验菌株第35页
     ·培养基第35页
     ·培养方法及发酵条件第35页
     ·分析方法第35页
     ·关键酶基因转录水平的测定第35-36页
   ·结果与讨论第36-46页
     ·适时添加酵母浸粉提高木薯丁醇发酵整体性能第36-41页
     ·添加酵母浸粉促进发酵相转型的机理分析第41-44页
     ·在发酵初始阶段,添加酵母浸粉对玉米和木薯传统丁醇发酵性能的影响第44-45页
     ·以玉米和木薯为原料生产丁醇的经济性分析第45-46页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木薯丁醇发酵的高丁醇/丙酮比特征形成机制研究第47-60页
   ·前言第47-48页
   ·材料与方法第48-50页
     ·实验菌株第48页
     ·培养基第48页
     ·培养方法及发酵条件第48页
     ·分析方法第48页
     ·关键酶基因转录水平的测定第48页
     ·代谢网络的简化,代谢通量的计算方法第48-50页
   ·结果与讨论第50-58页
     ·以木薯和玉米为原料进行丁醇发酵时的碳代谢流分布第50-52页
     ·不同发酵原料下,代谢途径关键酶基因转录水平的差异第52-55页
     ·添加中性红对木薯原料发酵丁醇/丙酮比的影响第55-58页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五章 碳氮比对丁醇发酵相转型和丁醇/丙酮比的影响第60-68页
   ·前言第60页
   ·材料与方法第60-61页
     ·实验菌株第60-61页
     ·培养基第61页
     ·培养方法及发酵条件第61页
     ·分析方法第61页
     ·碳氮比的计算第61页
   ·结果与讨论第61-67页
     ·初始碳氮比对丁醇发酵产酸和相转型的影响第61-63页
     ·产溶剂期的碳氮比对丁醇/丙酮比的影响第63-66页
     ·使用碳氮比含量不同的生物质原料生产丁醇的发酵性能第66-67页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六章 脉冲式添加少量丁酸提高玉米丁醇发酵的丁醇/丙酮比第68-79页
   ·前言第68-69页
   ·材料与方法第69页
     ·实验菌株第69页
     ·培养基第69页
     ·培养方法及发酵条件第69页
     ·分析方法第69页
   ·结果与讨论第69-78页
     ·丙丁梭菌代谢网络的有向信号线图转换第69-70页
     ·连续脉冲式添加丁酸提高玉米丁醇发酵丁醇/丙酮比第70-74页
     ·连续脉冲式添加乙酸降低发酵丁醇/丙酮比第74-76页
     ·添加丁酸或乙酸提高玉米原料丁醇发酵总溶剂生产效率第76-78页
   ·本章小结第78-79页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79-81页
 主要结论第79-80页
 展望第80-81页
论文创新点第81-82页
致谢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90页
附录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节杆菌黄嘌呤氧化酶生物合成调控与酶稳定性研究
下一篇:一步单菌发酵生产2-酮基-L-古龙酸工程菌的构建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