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缩略词表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7页 |
·槐糖脂 | 第13-18页 |
·槐糖脂的简介 | 第13页 |
·产槐糖脂的微生物 | 第13-14页 |
·槐糖脂的结构 | 第14-15页 |
·槐糖脂的应用 | 第15-16页 |
·槐糖脂的性质 | 第16-18页 |
·影响槐糖脂产量和组成的因素 | 第18-20页 |
·影响槐糖脂产量的因素 | 第18-19页 |
·影响槐糖脂组成的因素 | 第19-20页 |
·槐糖脂的生物合成途径及相关酶 | 第20-24页 |
·槐糖脂的生物合成途径 | 第20-23页 |
·槐糖脂合成所需的特殊酶 | 第23-24页 |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4-25页 |
·技术路线 | 第25-27页 |
第2章 金属离子种类对槐糖脂产量及组成的影响 | 第27-35页 |
·引言 | 第27页 |
·实验材料 | 第27-29页 |
·菌株 | 第27页 |
·仪器 | 第27页 |
·试剂 | 第27页 |
·培养基 | 第27-29页 |
·实验方法 | 第29-31页 |
·液体种子培养 | 第29页 |
·摇瓶发酵培养 | 第29页 |
·生物量的测定 | 第29页 |
·发酵液中残余葡萄糖浓度的测定 | 第29页 |
·槐糖脂产量的测定 | 第29-31页 |
·发酵液 PH 的测定 | 第3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1-34页 |
·不同种类金属离子对槐糖脂合成代谢的影响 | 第31-32页 |
·不同浓度的铁离子对槐糖脂合成代谢的影响 | 第32-33页 |
·不同浓度的铜离子对槐糖脂合成代谢的影响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Mg~(2+)、Fe~(2+)和 Cu~(2+)影响槐糖脂产量和组成的结构解析 | 第35-47页 |
·引言 | 第35页 |
·实验材料 | 第35-36页 |
·菌种 | 第35页 |
·仪器 | 第35页 |
·试剂 | 第35页 |
·培养基 | 第35-36页 |
·实验方法 | 第36-38页 |
·槐糖脂组成的薄层层析(TLC)分析 | 第36-37页 |
·发酵产物的提取 | 第37页 |
·粗提样品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 | 第37页 |
·粗提样品的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37页 |
·粗提样品的液质联用(LC/MC)分析 | 第37-3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8-46页 |
·酸性槐糖脂与内酯型槐糖脂的形态比较 | 第38页 |
·镁离子和铁离子条件下槐糖脂的结构解析 | 第38-43页 |
·铜离子条件下槐糖脂的结构解析 | 第43-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金属离子对槐糖脂产量和组成调控机理的研究 | 第47-59页 |
·引言 | 第47页 |
·实验材料 | 第47-49页 |
·菌种 | 第47页 |
·仪器 | 第47-48页 |
·试剂 | 第48页 |
·培养基 | 第48-49页 |
·实验方法 | 第49-51页 |
·双离子添加对槐糖脂产量和组成的影响 | 第49页 |
·胞外蛋白及胞内蛋白提取方法 | 第49页 |
·利用 SDS-PAGE 电泳初步分析蛋白之间的差异 | 第49-50页 |
·酸型槐糖脂的酶法转化与产物分析 | 第50-51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51-57页 |
·双离子添加对槐糖脂产量和组成的影响 | 第51-55页 |
·拟威克酵母胞外蛋白及胞内蛋白差异分析 | 第55-56页 |
·酸型槐糖脂的转化结果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