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复合材料的定义及不锈钢复合板介绍 | 第11-12页 |
·不锈钢复合板制备技术 | 第12-18页 |
·固-固相复合法 | 第12-16页 |
·液固复合方法 | 第16-17页 |
·液液相合成法 | 第17-1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复合材料结合的有限元模拟研究 | 第19-20页 |
·层状金属复合机理的研究 | 第20-21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1-23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21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不锈钢/碳钢/不锈钢轧制复合有限元模拟 | 第23-35页 |
·复合板轧制的特点 | 第23页 |
·轧制模型的简化 | 第23-24页 |
·三维模型的建立 | 第24-26页 |
·推板的设立 | 第24-25页 |
·弯曲降应力辊辊距的确定 | 第25-26页 |
·弯曲降应力辊辊径的确定 | 第26页 |
·压弯量的确定 | 第26页 |
·边界条件确定 | 第26-28页 |
·传热条件 | 第26-27页 |
·塑性变形功热转化 | 第27页 |
·分离力的设定 | 第27-28页 |
·力学条件 | 第28-29页 |
·接触问题的数学描述方法 | 第28页 |
·摩擦模型 | 第28-29页 |
·张力载荷的施加 | 第29-30页 |
·材料属性 | 第30-33页 |
·其他热物理参数的设定 | 第3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复合板热轧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35-55页 |
·温度场模拟结果分析 | 第35-37页 |
·压下率的变化对温度场的影响 | 第35-36页 |
·轧制速度的变化对温度场的影响 | 第36-37页 |
·应力场结果分析 | 第37-40页 |
·复合板残余应力的研究 | 第40-41页 |
·不锈钢/Q235/不锈钢热轧复合板残余应力研究 | 第41-54页 |
·复合板轧制完成后残余应力的分布 | 第41-44页 |
·不同的压下量在通过弯曲降应力单元后复合板残余应力的变化 | 第44-46页 |
·辊速的变化对复合板残余应力的影响 | 第46-47页 |
·弯曲降应力压弯量的变化对复合板残余应力的影响 | 第47-49页 |
·弯曲降应力辊距变化对复合板残余应力的影响 | 第49-51页 |
·复合板带前后张力的改变对复合板残余应力的影响 | 第51-53页 |
·复合板不锈钢层残余应力最小的轧制放案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不锈钢复合板冷轧模拟及实验研究 | 第55-71页 |
·冷轧模型的建立 | 第55-57页 |
·模拟图像对比 | 第56页 |
·复合板模拟与实际轧制界面结合强度对比 | 第56-57页 |
·实验目的及意义 | 第57-58页 |
·实验主要进行内容包括 | 第58-60页 |
·退火制度 | 第58页 |
·实验步奏 | 第58-59页 |
·拉伸试验平台测试研究 | 第59-60页 |
·弯曲试验平台测试研究 | 第60页 |
·结果分析 | 第60-69页 |
·拉伸结果分析 | 第60-62页 |
·拉伸试验数据分析处理 | 第62-63页 |
·弯曲实验分析 | 第63-64页 |
·轧制后金相组织分析 | 第64-65页 |
·扫描电镜分析 | 第65-67页 |
·退火后金相组织 | 第67页 |
·退火后扫描电镜分析 | 第67-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 第71-73页 |
·研究结论 | 第71-72页 |
·研究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