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引言 | 第10页 |
·三辊联合穿轧机技术背景 | 第10-11页 |
·三辊联合穿轧机工艺及设备特点 | 第11-13页 |
·三辊联合穿轧机工艺流程 | 第11页 |
·三辊联合穿轧机设备特点 | 第11-13页 |
·三辊联合穿轧机变形区特点 | 第13页 |
·三辊联合穿轧机的技术依据 | 第13-14页 |
·斜轧技术的发展为联合穿轧提供了可能 | 第13页 |
·有利的应力状态为实现三辊联合穿轧提供了理论依据 | 第13页 |
·各种结构的斜轧机和现代技术为联合穿轧机的设计提供了保证 | 第13-14页 |
·有限元技术在三辊斜轧穿孔中的应用 | 第14页 |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二章 三辊联合穿轧机生产工艺分析 | 第16-36页 |
引言 | 第16页 |
·二辊与三辊在穿轧过程中的比较 | 第16-18页 |
·生产能力比较 | 第16页 |
·轴向力比较及影响 | 第16页 |
·应力状态分析 | 第16-17页 |
·产品质量比较 | 第17-18页 |
·三辊斜轧穿孔理论 | 第18-21页 |
·斜轧穿孔的变形过程 | 第18-19页 |
·三辊斜轧空间几何分析 | 第19-20页 |
·三辊斜轧穿孔运动学分析 | 第20-21页 |
·有限元基本理论 | 第21-23页 |
·弹塑性有限元基本理论 | 第21-22页 |
·MRAC 有限元软件的特点 | 第22-23页 |
·三辊联合穿轧机有限元模拟分析 | 第23-34页 |
·MARC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3-25页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25-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三章 液压压下同步系统设计与研究 | 第36-62页 |
引言 | 第36页 |
·板带轧机厚度自动控制系统(液压 AGC)原理 | 第36-38页 |
·板厚控制的基本原理 | 第36-37页 |
·反馈式板带液压 AGC 系统 | 第37-38页 |
·板带液压 AGC 与三辊穿轧机液压压下系统的不同点 | 第38页 |
·三辊联合穿轧机液压同步压下系统设计 | 第38-40页 |
·三辊穿轧机电动压下系统 | 第39页 |
·三辊穿轧机液压同步压下系统的设计 | 第39-40页 |
·三辊联合穿轧机液压压下系统主要执行件原理 | 第40-42页 |
·同步器的设计 | 第40-41页 |
·平衡缸与快速调整缸工作原理 | 第41页 |
·电液伺服系统原理 | 第41-42页 |
·液压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42-48页 |
·阀控缸的数学模型 | 第42-46页 |
·四通阀控液压缸德尔方块图和传递函数 | 第46-47页 |
·传递函数的简化 | 第47-48页 |
·三辊穿轧机液压同步压下系统模拟分析 | 第48-60页 |
·液压系统的静动态特性 | 第48-49页 |
·液压仿真软件的选取与介绍 | 第49-51页 |
·三辊穿轧机同步液压压下系统 AMESim 模型的搭建 | 第51-55页 |
·三辊穿轧机液压同步压下系统仿真结果分析 | 第55-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四章 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 | 第62-72页 |
·实验设备介绍 | 第62-63页 |
·无缝钢管斜轧穿孔实验 | 第63-68页 |
·液压同步压下系统实验 | 第68-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本文结论 | 第72页 |
·未来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