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人、答辩委员会签名表 | 第1-6页 |
摘要 | 第6-14页 |
Abstract | 第14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4-1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5-25页 |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概述 | 第15-16页 |
·IB临床症状 | 第15页 |
·IB流行情况 | 第15-16页 |
·IBV的分子生物学特性 | 第16-20页 |
·病原分类学 | 第16-17页 |
·基因组结构 | 第17-18页 |
·结构蛋白及其生物学功能 | 第18-20页 |
·IBV的变异机制 | 第20-21页 |
·基因突变 | 第20页 |
·基因重组 | 第20-21页 |
·环境压力 | 第21页 |
·IBV的分型 | 第21-23页 |
·IBV的免疫分型 | 第22页 |
·IBV的血清分型 | 第22页 |
·IBV的基因分型 | 第22-23页 |
·IBV各种分型之间的关系 | 第23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5-35页 |
·材料 | 第25-28页 |
·病毒 | 第25页 |
·SPF鸡胚和雏鸡 | 第25页 |
·受体菌与载体 | 第25-26页 |
·主要试剂 | 第26页 |
·主要仪器 | 第26页 |
·引物 | 第26-28页 |
·方法 | 第28-35页 |
·病毒总RNA的提取 | 第28页 |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 | 第28页 |
·基因组5’末端扩增 | 第28-30页 |
·基因组3’末端扩增 | 第30-31页 |
·PCR产物纯化回收 | 第31页 |
·PCR产物连接 | 第31页 |
·感受态细胞TG1的制备 | 第31-32页 |
·连接产物转化 | 第32页 |
·重组质粒的提取 | 第32页 |
·基因片段的序列测定 | 第32页 |
·全基因组序列拼接与序列比较分析 | 第32-33页 |
·中和试验 | 第33页 |
·免疫保护试验 | 第33-34页 |
·血清抗体检测 | 第34页 |
·口咽拭子样品的处理及其病毒含量的检测 | 第34-35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35-66页 |
·病毒的全基因组扩增 | 第35页 |
·全基因组序列的确定及系统进化分析 | 第35-37页 |
·分段基因序列的确定及同源性分析 | 第37-53页 |
·IBV分离株基因1序列的确定及同源性分析 | 第37-39页 |
·IBV分离株S基因序列的确定及同源性分析 | 第39-43页 |
·IBV分离株基因3序列的确定及同源性分析 | 第43-48页 |
·IBV分离株M基因序列的确定及同源性分析 | 第48-50页 |
·IBV分离株基因5序列的确定及同源性分析 | 第50-51页 |
·IBV分离株N基因序列的确定及同源性分析 | 第51-53页 |
·结构蛋白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 | 第53-58页 |
·S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 | 第53-55页 |
·M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 | 第55-56页 |
·N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 | 第56-57页 |
·E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 | 第57-58页 |
·中和试验结果 | 第58-61页 |
·动物试验结果 | 第61-66页 |
·临床症状 | 第61页 |
·发病率和死亡率 | 第61页 |
·血清中IBV抗体检测结果 | 第61页 |
·口咽拭子病毒检测结果 | 第61-66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66-72页 |
·基因组的分析 | 第66-68页 |
·H120样型毒株的基因组分析 | 第66页 |
·Mass41样型毒株的基因组分析 | 第66-67页 |
·重组毒株的基因组分析 | 第67-68页 |
·重组病毒的血清型分析 | 第68页 |
·重组病毒的致病性分析 | 第68-69页 |
·H120疫苗株对5株重组毒株的保护性分析 | 第69页 |
·基因型与血清型之间的关系 | 第69-70页 |
·IBV的变异特点分析 | 第70-72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作者简历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