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导论 | 第12-40页 |
第一节 选题缘由和选题意义 | 第12-15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2-13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3-15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第15-27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第15-23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第23-27页 |
第三节 理论基础 | 第27-36页 |
一、新制度主义的特征 | 第28-29页 |
二、新制度主义的三大流派 | 第29-31页 |
三、新制度主义三大流派的融合 | 第31-33页 |
四、新制度主义理论在本文中的应用 | 第33-36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36-39页 |
一、历史研究法 | 第37页 |
二、比较研究法 | 第37-38页 |
三、案例分析法 | 第38-39页 |
第五节 创新点和难点 | 第39-40页 |
一、研究中的创新点 | 第39页 |
二、研究难点 | 第39-40页 |
第一章 美国联邦司法政治的法律体系 | 第40-62页 |
第一节 英美法系下美国的法律体系 | 第40-48页 |
一、英美法系及普通法传统 | 第40-43页 |
二、美国法律的“制定法时代” | 第43-45页 |
三、美国联邦政治下的法律体系 | 第45-48页 |
第二节 美国法律体系下联邦司法政治的特点 | 第48-62页 |
一、法律限制下的“被动性”司法 | 第48-54页 |
二、混合法律框架下的“主动性”司法 | 第54-62页 |
第二章 美国的联邦司法政治理论和理念 | 第62-90页 |
第一节 不同时期的联邦司法政治观点 | 第63-72页 |
一、汉密尔顿的“最小危险部门” | 第63-64页 |
二、托克维尔的“范围有限的‘巨大政治权力’拥有者” | 第64-65页 |
三、霍姆斯、卡多佐的实用主义“司法性立法” | 第65-67页 |
四、罗伯特·达尔的趋同性决策者 | 第67-69页 |
五、比克尔的“反多数难题” | 第69-70页 |
六、吉洛德·罗森伯格的“捕蝇纸法院” | 第70-72页 |
第二节 司法克制主义与司法能动主义理念 | 第72-83页 |
一、司法克制主义 | 第73-75页 |
二、司法能动主义 | 第75-77页 |
三、关于司法克制主义与司法能动主义的争论与评析 | 第77-83页 |
第三节 法官行为分析理论 | 第83-90页 |
一、法律模型 | 第84-85页 |
二、态度模型 | 第85-86页 |
三、策略/理性选择模型 | 第86-88页 |
四、新制度主义模型 | 第88-90页 |
第三章 美国联邦司法体系和司法政治的发展 | 第90-124页 |
第一节 美国联邦司法体系的建立(1787~1864) | 第90-104页 |
一、美国联邦司法体系的初步建立和运行 | 第90-93页 |
二、美国联邦司法审查权的建立和联邦司法权的发展 | 第93-99页 |
三、国家主权的确立与联邦司法政治的发展 | 第99-104页 |
第二节 内战后美国联邦司法体系的发展(1865~1937) | 第104-112页 |
一、内战后美国联邦司法体系的调整和运行 | 第104-106页 |
二、重建期至“新政”时期美国联邦司法政治的发展 | 第106-112页 |
第三节 当代美国联邦司法体系的发展完善(1938年~) | 第112-124页 |
一、案件数量激增状况下美国联邦司法系统的应对和运行 | 第113-117页 |
二、人权保护与联邦司法政治 | 第117-124页 |
第四章 美国联邦司法体系的构成和功能 | 第124-172页 |
第一节 美国联邦法院的构成及司法决策功能 | 第124-150页 |
一、联邦法院的构成 | 第125-142页 |
二、联邦法院的司法决策功能及其影响 | 第142-150页 |
第二节 美国联邦法官的类型和功能特征 | 第150-172页 |
一、联邦法官的类型和任用 | 第151-160页 |
二、联邦法官的独立性和政治性 | 第160-172页 |
第五章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政治角色与司法实践 | 第172-231页 |
第一节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政治角色分析 | 第173-206页 |
一、监管政治秩序 | 第174-189页 |
二、维护公民权利 | 第189-206页 |
第二节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司法实践 | 第206-231页 |
一、“追求正义”的沃伦法院(1953~1969) | 第206-213页 |
二、“无根能动”的伯格法院(1969~1986) | 第213-217页 |
三、“分裂能动”的伦奎斯特法院(1986~2005) | 第217-224页 |
四、“持续分裂”的罗伯茨法院(2005~) | 第224-231页 |
结论 | 第231-240页 |
参考文献 | 第240-262页 |
致谢 | 第262-264页 |
个人简历 | 第2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