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32页 |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第9-12页 |
·研究内容、方法与意义 | 第12-15页 |
·文献综述 | 第15-25页 |
·关于“什么是大学社会责任”的研究 | 第16-21页 |
·关于“大学为何要承担社会责任”的研究 | 第21-22页 |
·关于“大学如何承担社会责任”的研究 | 第22-24页 |
·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24-25页 |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5-32页 |
·约纳斯、伦克等人的责任伦理理论 | 第25-28页 |
·大学、政府、社会关系的有关理论 | 第28-32页 |
2 大学社会责任的理念 | 第32-52页 |
·大学社会责任的概念辨析 | 第32-37页 |
·大学社会责任的内容分析 | 第37-48页 |
·大学社会责任的理念共识 | 第37-40页 |
·大学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 | 第40-42页 |
·责任内容的国别、类型差异比较 | 第42-48页 |
·大学社会责任的主要特征 | 第48-50页 |
·大学社会责任的价值追求 | 第50-52页 |
3 大学社会责任的发展 | 第52-65页 |
·大学社会责任的历史起源 | 第52-54页 |
·大学社会责任的形成确立 | 第54-57页 |
·大学社会责任的边界扩展 | 第57-60页 |
·大学社会责任的现实挑战 | 第60-65页 |
4 大学社会责任履行的动力因素 | 第65-74页 |
·大学履行社会责任的原因分析 | 第65-66页 |
·大学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动力 | 第66-67页 |
·大学履行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 | 第67-69页 |
·大学履行社会责任的理想范式 | 第69-74页 |
5 大学社会责任履行的主要模式 | 第74-91页 |
·社会主导的多元化模式 | 第74-80页 |
·大学主导的合作型模式 | 第80-85页 |
·政府主导的复合型模式 | 第85-90页 |
·理想的多层次均衡模式 | 第90-91页 |
6 大学社会责任履行的个案研究 | 第91-121页 |
·休斯敦大学的社会责任 | 第92-101页 |
·桑德兰大学的社会责任 | 第101-107页 |
·大连理工大学的社会责任 | 第107-116页 |
·个案研究的结论与启示 | 第116-121页 |
7 中国大学社会责任理念与履行模式的完善 | 第121-136页 |
·完善中国大学社会责任的理念建构 | 第121-125页 |
·保证高等教育公平、质量与适切性,追求人才培养之至善 | 第122-123页 |
·坚持知识探索、创新与应用,追求研究与服务之本真 | 第123-124页 |
·推进文化传承与创新,追求引领文明之崇高 | 第124-125页 |
·实践“多层次均衡模式”的行动策略 | 第125-136页 |
·使命确立 | 第126-128页 |
·责任共担 | 第128-132页 |
·机制保障 | 第132-135页 |
·文化创新 | 第135-136页 |
结论 | 第136-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142-148页 |
附录A 9国54所大学的社会责任内容 | 第148-162页 |
附录B 大学社会责任研究的访谈提纲 | 第162-16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65-166页 |
致谢 | 第166-167页 |
作者简介 | 第167-1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