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一、西方艺术歌曲溯源 | 第8-24页 |
(一) 关于最初的歌曲形式及演唱的历史 | 第8-17页 |
1、中世纪歌曲的发展 | 第9-11页 |
2、13-16世纪的歌曲及演唱历史 | 第11-15页 |
(1) 新艺术时期 | 第11-12页 |
(2) 文艺复兴时期 | 第12-15页 |
3、从巴洛克到浪漫主义时期歌剧发展简议及对艺术歌曲的影响 | 第15-17页 |
(二) 德奥浪漫主义音乐兴起及艺术歌曲的出现 | 第17-18页 |
(三) 艺术歌曲的代表人物们 | 第18-23页 |
1、艺术歌曲之王“舒伯特” | 第18-21页 |
2、歌唱的诗人“舒曼” | 第21-22页 |
3、勃拉姆斯坚持古典创作的浪漫人 | 第22页 |
4、深刻的沃尔夫 | 第22-23页 |
(四) 本章总结 | 第23-24页 |
二、中国艺术歌曲溯源及其发展 | 第24-36页 |
(一) 中国艺术歌曲雏形 | 第24-27页 |
1、学堂乐歌的产生 | 第24-25页 |
2、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简介 | 第25-27页 |
(1) 沈心工 | 第25-26页 |
(2) 李叔同 | 第26-27页 |
(二) 专业音乐教育的兴起及艺术歌曲的出现 | 第27-28页 |
(三) 中国艺术歌曲代表人物介绍 | 第28-36页 |
1、萧友梅 | 第28-29页 |
2、赵元任 | 第29-30页 |
3、黄自 | 第30-31页 |
4、青主 | 第31页 |
5、冼星海 | 第31-33页 |
6、聂耳 | 第33页 |
7、贺绿汀 | 第33-34页 |
8、江文也 | 第34-35页 |
9、张曙 | 第35-36页 |
三、西方艺术歌曲与中国艺术歌曲的异同 | 第36-40页 |
(一) 时代背景不同 | 第36-37页 |
(二) 历史使命不同 | 第37-38页 |
(三) 艺术轨迹不同 | 第38-40页 |
四、对我国艺术歌曲的展望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