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土地利用和可达性的城市轨道交通进出站客流量预测
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目录 | 第10-12页 |
图目录 | 第12-13页 |
1 绪论 | 第13-19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2 城市轨道交通周边土地利用研究 | 第19-35页 |
·土地利用对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影响分析 | 第19-26页 |
·轨道交通客流时间分布特征 | 第20-23页 |
·轨道交通客流空间分布特征 | 第23-26页 |
·土地利用对新线开通后客流的影响分析 | 第26-33页 |
·土地利用对新线全天客流量的影响 | 第27-28页 |
·土地利用对新线早晚高峰进出站比例的影响 | 第28-30页 |
·土地利用对既有线全天及早晚高峰客流量的影响 | 第30-33页 |
·土地利用特征指标选取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3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可达性研究 | 第35-52页 |
·可达性定义 | 第35-36页 |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可达性度量方法的评估标准 | 第36页 |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可达性度量方法 | 第36-46页 |
·基本的可达性度量方法 | 第37-40页 |
·改进的可达性度量法 | 第40-46页 |
·基于北京市轨道交通的实例分析 | 第46-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4 基于土地利用和可达性的进出站客流量预测模型 | 第52-61页 |
·新线车站进出站客流量预测 | 第53-58页 |
·新线车站进出站客流量预测流程 | 第53页 |
·运用模糊聚类的历史数据库的构建 | 第53-58页 |
·既有线车站进出站客流量预测 | 第58-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5 基于北京市城市轨道数据的实例验证 | 第61-73页 |
·数据来源及研究范围 | 第61页 |
·构建历史数据库 | 第61-64页 |
·模糊聚类指标选取 | 第61-63页 |
·历史数据库的构建 | 第63-64页 |
·轨道交通进出站客流量预测 | 第64-68页 |
·进出站客流量初步预测 | 第64-67页 |
·进出站客流量二次预测 | 第67-68页 |
·模型评价 | 第68-72页 |
·评价指标 | 第68-69页 |
·评价效果 | 第69-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6 结论 | 第73-75页 |
·主要结论及特点 | 第73-74页 |
·不足和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附录 | 第79-82页 |
作者简历 | 第82-84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