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8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6-18页 |
·背景和选题依据 | 第16-18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8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8-28页 |
·农田 N_2O 产生、排放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 第18-20页 |
·农田土壤有机碳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 第20-22页 |
·氮肥管理措施和秸秆还田对 N_2O 排放的影响 | 第22-23页 |
·氮肥管理措施和秸秆还田对土壤呼吸和有机碳变化的影响 | 第23页 |
·农田 N_2O 产生与排放的微生物机制 | 第23-25页 |
·C、N 循环过程模拟模型及其相关应用 | 第25-28页 |
第二章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8-42页 |
·研究目标 | 第28页 |
·技术路线图和研究方案 | 第28-29页 |
·研究内容 | 第29页 |
·研究方法 | 第29-41页 |
·田间原位试验设计 | 第29-35页 |
·微生物机理试验 | 第35-39页 |
·统计分析 | 第39页 |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模型(DNDC)的验证与应用 | 第39-41页 |
·数据的可靠性分析 | 第41-42页 |
第三章 辽西地区春玉米农田 N_2O 排放与土壤呼吸特征 | 第42-52页 |
·春玉米农田 N_2O 季节排放特征与总量 | 第42-44页 |
·春玉米农田土壤呼吸特征与总量 | 第44-48页 |
·环境因子的影响分析 | 第48-51页 |
·土壤无机氮含量、土壤温度和湿度对 N_2O 排放的影响 | 第48-50页 |
·土壤温度和湿度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秸秆还田和不同施氮措施的 N_2O 减排效果 | 第52-63页 |
·不同施氮措施的减排效果 | 第52-59页 |
·不同施氮措施下 N_2O 排放季节特征 | 第52-54页 |
·不同施氮措施下 N_2O 排放通量动态 | 第54-57页 |
·不同施氮措施对 N_2O 的影响及减排效果 | 第57-59页 |
·秸秆还田对 N_2O 排放的影响 | 第59-61页 |
·秸秆还田和不同施氮措施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秸秆还田和不同施氮措施下土壤呼吸变化 | 第63-69页 |
·秸秆还田和不同施氮措施下土壤呼吸变化 | 第63-66页 |
·秸秆还田和不同施氮措施下土壤呼吸季节排放特征 | 第63-65页 |
·秸秆还田和不同施氮措施下土壤呼吸强度 | 第65-66页 |
·秸秆还田和不同施氮措施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 第66-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秸秆还田和不同施氮措施下 N_2O 排放差异的微生物机制初探 | 第69-76页 |
·秸秆还田和不同施氮措施对氨氧化细菌/古菌 amoA 基因丰度的影响 | 第69-73页 |
·秸秆还田和不同施氮措施对反硝化菌 nirS 基因丰度的影响 | 第73-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七章 基于 DNDC 模型的农田固碳减排机制与措施探讨 | 第76-89页 |
·DNDC 模型简介 | 第76-78页 |
·DNDC 模型在辽西地区典型春玉米农田的验证 | 第78-83页 |
·作物产量的模拟验证 | 第78-80页 |
·土壤呼吸动态的模拟验证 | 第80-82页 |
·N_2O 排放动态的模拟验证 | 第82-83页 |
·不同管理措施下春玉米农田温室气体排放模拟 | 第83-87页 |
·不同管理措施对 SOC 变化的影响 | 第83-84页 |
·不同管理措施对 N_2O 排放的影响 | 第84-85页 |
·不同管理措施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综合影响 | 第85-86页 |
·不同管理措施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 第86-87页 |
·基于模拟结果的固碳减排优化措施的评价与讨论 | 第87-88页 |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9-93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89-91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91页 |
·研究展望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
作者简历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