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前言 | 第11页 |
·叶绿体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的相关研究 | 第11-13页 |
·叶绿体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生物学特征以及在代谢途径中的作用 | 第11-12页 |
·植物中 CPFBA 的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小麦返白系中的 CpFBA 研究概况 | 第13页 |
·植物基因功能验证相关方法的相关研究 | 第13-15页 |
·生物信息学法 | 第13-14页 |
·实验分析法 | 第14-15页 |
·小麦抗非生物胁迫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低温处理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 第15页 |
·干旱处理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 第15-16页 |
·盐胁迫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 第16页 |
·脱落酸处理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 第16页 |
·小麦低温诱导基因 WCS120 及启动子的相关研究 | 第16-18页 |
·WCS120 启动子的结构特征 | 第16-17页 |
·WCS120 启动子的研究状况 | 第17-18页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8页 |
·本文的研究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二章 低温、干旱、盐胁迫、脱落酸处理下小麦 CpFBA 的表达差异 | 第19-32页 |
·材料 | 第19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19-20页 |
·主要试剂 | 第19页 |
·主要仪器 | 第19-20页 |
·方法 | 第20-22页 |
·胁迫处理 | 第20页 |
·引物设计 | 第20页 |
·小麦叶片总 RNA 提取、反转录、PCR 扩增与检测 | 第20-2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2-31页 |
·不同胁迫及外源 ABA 处理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22-24页 |
·四种胁迫处理下的小麦幼苗最大叶长和主根根长的变化 | 第24-26页 |
·RT-PCR 结果分析 | 第26-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基因枪法介导的转 CpFBA 小麦的鉴定与分析 | 第32-41页 |
·材料 | 第32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2-33页 |
·主要试剂 | 第32页 |
·主要仪器 | 第32-33页 |
·方法 | 第33-36页 |
·T_1代转基因小麦的鉴定 | 第33-34页 |
·T_2代转基因小麦的鉴定 | 第34-3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6-40页 |
·T_1代转基因小麦的鉴定 | 第36-37页 |
·T_2代转基因小麦的鉴定 | 第37-38页 |
·T_2代转基因小麦 CpFBA 表达量测定与分析 | 第38页 |
·T_2代转基因小麦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与分析 | 第38-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WCS120 启动子的克隆及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1-52页 |
·材料 | 第41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41-42页 |
·主要试剂 | 第41-42页 |
·主要仪器 | 第42页 |
·方法 | 第42-47页 |
·wcs120 启动子的克隆 | 第42-43页 |
·wcs120 启动子与 pGM-T 载体的连接 | 第43-46页 |
·wcs120 -CpFBA-eGFP 表达载体构建 | 第46-4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7-51页 |
·启动子的克隆 | 第47页 |
·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47-50页 |
·双酶切 wcs120 -T 和 pCpFBA-eGFP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 第52-56页 |
·讨论 | 第52-54页 |
·非生物胁迫对小麦幼苗叶片与主根生长的变化 | 第52页 |
·叶绿体果糖-1,6-二磷酸醛羧酶在逆境胁迫下的表达模式 | 第52-53页 |
·关于叶绿体果糖-1,6-二磷酸醛羧酶与小麦白化现象关系 | 第53页 |
·关于叶绿体果糖-1,6-二磷酸醛羧酶与小麦抗逆性关系 | 第53-54页 |
·关于基因沉默现象 | 第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创新点 | 第55页 |
·下一步工作设想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作者简介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