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第1章 南海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概况 | 第12-18页 |
| ·概况 | 第12-13页 |
| ·海洋微生物资源 | 第12页 |
| ·海洋微生物物种多样性 | 第12-13页 |
| ·海洋微生物的活性物质 | 第13页 |
| ·硇洲岛微生物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栉江珧及其相关微生物 | 第14-15页 |
| ·栉江珧 | 第14-15页 |
| ·栉江珧相关研究进展 | 第15页 |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5-18页 |
|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和意义 | 第15-16页 |
| ·研究目标 | 第16页 |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6-17页 |
| ·可行性分析 | 第17-18页 |
| 第2章 硇洲岛栉江珧相关可培养细菌多样性研究 | 第18-2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8-20页 |
| ·材料 | 第18页 |
| ·样品源与菌株的分离 | 第18-20页 |
| ·细菌形态及盐浓度生长范围 | 第20页 |
| ·基于 16S rRNA 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 | 第2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0-24页 |
| ·菌株的分离 | 第20页 |
| ·菌株耐盐菌统计 | 第20-21页 |
| ·栉江珧相关细菌多样性 | 第21-22页 |
| ·栉江珧相关细菌的遗传多样性 | 第22-24页 |
| ·本章小结与讨论 | 第24-26页 |
| 第3章 栉江珧相关的抗菌活性细菌筛选及系统发育分析 | 第26-3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6-27页 |
| ·材料 | 第26页 |
| ·抗菌活性初筛 | 第26-27页 |
| ·抗菌活性复筛 | 第27页 |
| ·16S rRNA 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和生物学实验 | 第27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7-29页 |
| ·菌株的抗菌筛选 | 第27-28页 |
| ·对 6 株菌株进行系统发育多样性分析 | 第28页 |
| ·6 株菌的生物学特征 | 第28-29页 |
| ·本章小结与讨论 | 第29-31页 |
| 第4章 一株 JSM 114083T的多相分类研究 | 第31-3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1页 |
| ·材料 | 第31页 |
| ·细菌生物学特性观察 | 第31页 |
| ·化学分类学研究 | 第31页 |
| ·生理生化学特征研究 | 第31页 |
| ·分子分类学研究 | 第3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1-38页 |
| ·菌株分离与培养 | 第32页 |
| ·菌株生物学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 | 第32-33页 |
| ·G+C 含量和系统发育分析 | 第33-34页 |
| ·化学分类特征 | 第34-36页 |
| ·菌株 JSM 114083T分类学地位 | 第36页 |
| ·对新种 Virgibacillus marinus sp. nov 的描述 | 第36-38页 |
| ·本章小结与讨论 | 第38-39页 |
| 总结与展望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6页 |
| 附录 A 培养基的配制 | 第46-48页 |
| 附录 B JSM11408316S rRNA 基因序列 | 第48-4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目录 | 第49-50页 |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