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基础科学论文--水产生物学论文--水产动物学论文

硇洲岛潮汐带牡蛎相关可培养细菌多样性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1章 南海海洋微生物生态与资源第12-16页
   ·海洋中微生物多样性的概况第12-13页
     ·海洋生态系统多样性及海洋微生物的生态学意义第12页
     ·海洋微生物中的无脊椎动物第12-13页
     ·海洋中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现状第13页
   ·中国南海微生物研究概况第13页
   ·牡蛎和相关微生物第13-14页
     ·牡蛎的使用价值第13-14页
     ·牡蛎相关微生物第14页
   ·16S rRNA 研究进化关系第14页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4-16页
     ·研究目标第14-15页
     ·研究内容第15页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5-16页
第2章 湛江硇洲岛牡蛎相关可培养细菌多样性第16-26页
   ·材料与方法第16-19页
     ·材料第16页
     ·样品采集和处理第16-17页
     ·菌株分离第17页
     ·系统发育多样性分析第17-19页
     ·生物学特征第19页
   ·结果和分析第19-24页
     ·菌株的分离第19-21页
     ·类群多样性第21-22页
     ·物种和遗传多样性第22-24页
   ·本章小结与讨论第24-26页
第3章 牡蛎中抗菌活性菌株的筛选第26-32页
   ·材料与方法第26-27页
     ·材料第26-27页
     ·抗菌活性初筛第27页
     ·抗菌活性复筛第27页
     ·16S rRNA 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第27页
     ·生物学特性第27页
   ·结果与讨论第27-31页
     ·抗菌活性筛选第27-30页
     ·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第30页
     ·16S rRNA 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第30-31页
   ·本章小结与讨论第31-32页
第4章 潜在新类群(物种)代表菌株的多相分类第32-46页
   ·材料与方法第32-33页
     ·材料第32页
     ·细菌形态特征与运动性观察第32页
     ·化学分类学研究第32页
     ·生理生化特征第32页
     ·分子分类研究第32-33页
   ·南海芽孢杆菌 JSM 111039T多相分类第33-38页
     ·菌株分离和培养第33-34页
     ·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第34-35页
     ·G+C 含量、系统发育分析和 DNA–DNA 杂交试验第35-36页
     ·化学分类特征第36-37页
     ·菌株 JSM 111039T分类学地位第37页
     ·新种 Bacillus nanhaiensis sp. nov.的描述第37-38页
   ·湛江芽孢杆菌 JSM 111085T的多相分类第38-45页
     ·菌株分离和培养第38-39页
     ·表型分析第39-41页
     ·基于 16S rRNA 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和 DNA–DNA 相关性分析第41-42页
     ·化学分类特征和 DNA 碱基组成第42-43页
     ·菌株 JSM 111085T分类学地位第43-44页
     ·对新种 B. zhanjiangensis sp. nov.的描述第44-45页
   ·本章小结与讨论第45-46页
总结与展望第46-47页
致谢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3页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硇洲岛潮汐带栉江珧相关可培养细菌多样性研究
下一篇:杜仲皮、叶及其几种活性成分热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