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回声与玫瑰园》的创作思路与象征主义写作手法的借鉴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目录 | 第5-6页 |
| 引言 | 第6-7页 |
| 第一章 作品《回声与玫瑰园》的创作意图 | 第7-8页 |
| 一、创作灵感来源 | 第7页 |
| 二、《焚烧的诺顿》的意象分析 | 第7-8页 |
| 第二章 《焚烧的诺顿》中的音乐手法与结构分析 | 第8-11页 |
| 一、象征主义诗歌的写作特征 | 第8-9页 |
| 二、《焚烧的诺顿》中的暗示与通感 | 第9-10页 |
| 三、《焚烧的诺顿》中的音乐结构及音乐象征意义 | 第10-11页 |
| (一)、主题材料 | 第10页 |
| (二)、音乐结构 | 第10-11页 |
| (三)、音乐节奏 | 第11页 |
| 第三章 《回声与玫瑰园》的创作思路与写作手法 | 第11-15页 |
| 一、整体结构布局 | 第11-12页 |
| 二、音乐素材与诗歌中象征元素的对应关系 | 第12-15页 |
| (一)、音高材料 | 第12-13页 |
| (二)、织体的象征意义 | 第13-15页 |
| (三)、音色处理 | 第15页 |
| 第四章 对象征主义写作手法的借鉴 | 第15-18页 |
| 一、给音乐予以意象 | 第15-16页 |
| 二、写作手法的借鉴 | 第16-18页 |
| (一)、音响造型的设计 | 第16-17页 |
| (二)、拟态 | 第17页 |
| (三)、整体结构设计 | 第17页 |
| (四)、景深 | 第17-18页 |
| 结论 | 第18-1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9-20页 |
| 致谢 | 第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