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光波通信、激光通信论文

星地下行相干激光通信系统接收性能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5页
第1章 绪论第15-35页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5-16页
   ·国内外星地激光通信发展概况第16-22页
   ·大气湍流对星地下行激光链路的影响第22-24页
   ·星地下行相干激光通信技术第24-33页
     ·不同相干探测体制特性分析第24-27页
     ·相干探测体制中的调制格式第27-28页
     ·星地下行相干激光通信系统研究现状第28-32页
     ·星地下行相干激光通信系统研究现状分析第32-33页
   ·本文的主要内容第33-35页
第2章 大气湍流对星地下行自差相干接收系统光纤耦合效率影响研究第35-61页
   ·星地下行链路大气湍流条件下平均光纤耦合效率分析第36-39页
   ·星地下行链路光纤耦合效率的概率分布第39-46页
     ·星地下行链路大气湍流随机光场的生成第39-41页
     ·随机光场波前畸变模型的验证第41-42页
     ·光纤耦合效率的概率分布第42-46页
   ·光纤耦合系统波前相位模式补偿建模第46-55页
     ·波前相位畸变自适应补偿接收系统模型第47-48页
     ·光纤模场加权孔径内正交多项式第48-51页
     ·加权孔径内正交多项式与 Zernike 多项式模式补偿的差别第51-52页
     ·波前相位模式补偿后的信号光场相位改善情况第52-54页
     ·正交多项式用于波前相位测量第54-55页
   ·波前相位模式补偿后光纤耦合效率第55-59页
     ·波前相位模式补偿后平均光纤耦合效率第55-57页
     ·波前相位模式补偿后光纤耦合效率的概率分布第57-59页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3章 大气湍流对星地下行自差相干接收系统通信性能影响研究第61-77页
   ·星地下行自差激光通信系统通信性能建模分析第61-66页
   ·大气湍流对自差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第66-69页
     ·耦合光功率的衰落概率和衰落冗余第66-68页
     ·星地下行自差通信系统的平均误码率第68-69页
   ·光场波前相位模式补偿接收方式下系统通信性能第69-72页
     ·光场波前相位模式补偿下耦合光功率的衰落概率和衰落冗余第69-71页
     ·光场波前相位模式补偿方式下系统平均误码率第71-72页
   ·空间光场子集接收方式下系统通信性能第72-75页
     ·空间光场子集接收方式下耦合光功率的衰落概率和衰落冗余第74页
     ·空间光场子集接收方式下系统平均误码率第74-75页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第4章 光学波前畸变及跟踪误差对星地下行相干接收系统通信性能的影响研究第77-89页
   ·相干接收效率物理描述第77-78页
   ·地面接收系统光学波前畸变对相干效率的影响第78-81页
     ·地面接收系统光学波前畸变的物理含义第78-80页
     ·地面接收系统波前畸变对相干效率的影响第80-81页
   ·湍流条件下相干探测系统接收信噪比的统计特性建模分析第81-83页
     ·湍流条件下相干探测系统接收信噪比的统计特性模型第81-82页
     ·星地下行链路中闪烁指数和残余相位统计方差建模分析第82-83页
   ·接收机跟踪误差对残余波前相位方差影响建模第83-84页
   ·星地下行相干探测接收系统的通信性能第84-87页
   ·本章小结第87-89页
第5章 大气湍流对光纤耦合效率影响实验研究第89-107页
   ·实验系统及方案第89-98页
     ·实验系统简介第89-94页
     ·实验方案第94-96页
     ·实验过程描述第96-98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98-105页
     ·耦合前后光强及耦合效率概率分布第98-103页
     ·耦合前后光强及耦合效率衰落概率第103-104页
     ·耦合前后光强及耦合效率起伏功率谱第104-105页
   ·本章小结第105-107页
结论第107-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119-121页
致谢第121-122页
个人简历第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认知无线电集中式联合频谱感知算法研究
下一篇:多天线终端协作式MIMO系统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