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1 前言 | 第9-12页 |
·选题依据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民族传统体育的相关概念 | 第12-13页 |
·文化人类学相关评述 | 第13-14页 |
·国内外文化人类学的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 | 第14-16页 |
·国外文化人类学的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 | 第14-15页 |
·国内文化人类学的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 | 第15-16页 |
·文化人类学运用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基本方法 | 第16-18页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8-20页 |
·研究对象 | 第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田野调查 | 第18-19页 |
·文献资料调研 | 第19页 |
·专家访谈法 | 第19-20页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0-33页 |
·“斗牛斗”运动简介 | 第20-21页 |
·“斗牛斗”运动所处的文化生态 | 第21-24页 |
·拉者村的地理位置及历史 | 第21-22页 |
·拉者村的生态环境 | 第22-23页 |
·拉者村的社会制度环境 | 第23-24页 |
·“斗牛斗”运动的变迁之路 | 第24-29页 |
·牛角刀——战事纷争下的武器 | 第24-25页 |
·“斗牛武”——土司内、外政治环境下的产物 | 第25-28页 |
·“斗牛斗”—青年男女之间爱恋的桥梁 | 第28-29页 |
·“斗牛斗”运动传承的重要承载体——“演武节” | 第29-30页 |
·演武节简介 | 第29页 |
·“演武节”的变迁 | 第29-30页 |
·“斗牛斗”运动得以传承的两大支柱 | 第30-32页 |
·“斗牛斗”运动的人文基础——崇武尚勇的民风 | 第30-31页 |
·“斗牛斗”运动的精神支撑——牛崇拜 | 第31-32页 |
·新世纪的“斗牛斗”运动 | 第32-33页 |
5 “斗牛斗”运动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启示 | 第33-36页 |
·自然环境是民族传统体育萌发的物质基础 | 第33页 |
·地方制度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 第33-34页 |
·“精神内涵”是支撑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下来的重要原因 | 第34-35页 |
·人作为重要载体对民族传统体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第35-36页 |
6 结论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在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