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体育论文--体育理论论文--体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论文

论体育的文化性缺失--基于中西方比较的视域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26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一、研究背景第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11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24页
  一、国内体育文化的研究现状第11-17页
   (一) 有关体育文化学与体育人类学的研究第12-14页
   (二)有关体育文化研究中的跨学科研究第14页
   (三) 有关中西方体育文化的比较研究第14-15页
   (四)有关史学在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应用研究第15-17页
  二、国外体育文化的研究现状第17-24页
   (一) 有关古希腊的身体观研究第17-19页
   (二) 有关中世纪体育文化的研究第19-21页
   (三) 有关西方现代体育文化的研究第21-24页
 第三节 研究对象第24页
 第四节 研究方法第24-26页
  一、文献资料法第24页
  二、比较法第24-25页
  三、逻辑分析法第25-26页
第二章 体育与体育文化第26-27页
 第一节 体育与体育文化的辨析第26页
 第二节 体育文化与体育文化建设第26-27页
第三章 体育文化性第27-31页
 (一) 体育史学中的相关观点第27页
 (二) 体育文化学中的相关观点第27页
 (三) 体育人类学中的相关观点第27-28页
 第一节 体育的本质文化性第28-29页
  一、强调目的性第28页
  二、直接参与性第28页
  三、身体运动性第28-29页
 第二节 体育的衍生文化性第29-31页
  一、体育的教育性第29页
  二、体育的娱乐性第29-30页
  三、体育的社会性第30-31页
第四章 体育文化性的历史演变第31-44页
 第一节 体育文化性在中国的演变第31-37页
  一、从“君子六艺”到“内圣外王”第31-33页
  二、从主流文化到非主流文化第33-36页
  三、从传统文化到现代文化第36-37页
 第二节 体育文化性在西方的演变第37-44页
  一、从兴盛到衰亡——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的警示第37-39页
  二、从禁锢到释放——基督教对西方体育的影响第39-42页
  三、从复古到独立——现代体育的成熟第42-44页
第五章 中西方的体育文化性第44-47页
 一、先秦两汉时期与希腊罗马时期第45页
 二、宋明时期与中世纪时期第45页
 三、五四运动以来与工业革命以来第45-47页
第六章 中国当代体育文化性缺失的成因探究第47-51页
 第一节 体育与体育文化的理解偏差造成的文化性缺失第48页
 第二节 体育文化整体性割裂造成的文化性缺失第48-49页
 第三节 体育文化自觉性不足造成的文化性缺失第49-50页
 第四节 体育文化理论的薄弱造成的文化性缺失第50-51页
第七章 中国体育文化性缺失的理论对策 ——校园体育文化主导语境的重构第51-61页
 第一节 校园体育文化的“大我”语境与“小我”语境第51-52页
 第二节 国内外校园体育文化的主导语境第52-53页
  一、国内校园体育文化的主导语境第52页
  二、国外校园体育文化的主导语境第52-53页
 第三节 人性的压抑与释放——中西方校园体育文化的“小我”语境第53-56页
  一、西方校园体育文化中的人性压抑与释放第53-54页
  二、中国校园体育文化中的人性压抑与释放第54-56页
 第四节 人性的压抑与释放——校园体育文化概念的“个体性”第56-59页
  一、目前国内校园体育文化概念的界定第56页
  二、目前国内校园体育文化概念的缺陷第56-58页
  三、人性的压抑与释放——校园体育文化概念“个体性”的可行视角第58-59页
 第五节 人性的压抑与释放——校园体育文化研究主导语境的展望第59-61页
结语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人类学研究案例--广西南丹拉者村“斗牛斗”运动的田野调查报告
下一篇:2012年法网纳达尔单打比赛技术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