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绪论 | 第9-15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意义 | 第12-15页 |
1、研究方法 | 第12页 |
2、研究意义 | 第12-15页 |
第一章 影响格林卡创作《鲁斯兰与柳德米拉》歌剧的主要因素 | 第15-25页 |
第一节 客观因素 | 第15-20页 |
1、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 | 第15-18页 |
2、根据普希金的同名长诗 | 第18-19页 |
3、西欧音乐的影响 | 第19-20页 |
第二节 主观因素 | 第20-25页 |
1、格林卡对男性人物性格刻画的情有独钟 | 第20-22页 |
2、强烈的民族意识 | 第22-25页 |
第二章 “鲁斯兰”人物性格 | 第25-39页 |
第一节 重情重义的鲁斯兰 | 第25-29页 |
1、抵抗诱惑 | 第26-27页 |
2、永不言弃 | 第27-29页 |
第二节 乐观积极的鲁斯兰 | 第29-34页 |
1、勇往前行 | 第31-32页 |
2、坚定必胜 | 第32-34页 |
第三节 宽容勇敢的鲁斯兰 | 第34-39页 |
1、敦厚善良 | 第34-36页 |
2、勇敢坚强 | 第36-39页 |
第三章 “鲁斯兰”人物性格刻画的评析 | 第39-49页 |
第一节 以个人的人性、人道为本 | 第39-41页 |
1、民族意识 | 第39-40页 |
2、个性意识 | 第40-41页 |
第二节 从“鲁斯兰”人物背后窥测的歌剧主题寓意 | 第41-44页 |
1、除妖灭怪中充满魔幻的色彩 | 第41-43页 |
2、充满朝气中赞颂正义的胜利 | 第43-44页 |
第三节 “鲁斯兰”人物形象的象征意义及影响 | 第44-49页 |
1、群体英雄性 | 第44-46页 |
2、对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影响 | 第46-49页 |
结语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7页 |
个人简历 | 第57-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