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力资本入股的企业员工收益分配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0-11页 |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1页 |
·研究框架图 | 第11-13页 |
2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3-23页 |
·人力资本股权化 | 第13-17页 |
·员工持股计划 | 第13-14页 |
·利润分享制 | 第14-15页 |
·年薪制 | 第15页 |
·股票期权 | 第15-16页 |
·国内人力资本股权化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人力资本价值计量 | 第17-21页 |
·人力资本价值的经济学计量 | 第17-20页 |
·人力资本价值的会计学计量 | 第20-21页 |
·人力资本参与收益分配 | 第21-22页 |
·国外学者关于人力资本参与收益分配的研究 | 第21页 |
·国内学者关于人力资本参与收益分配的研究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3 企业员工人力资本入股的方法分析 | 第23-37页 |
·引言 | 第23页 |
·企业员工人力资本贡献值的计量 | 第23-28页 |
·要素计点法 | 第24-25页 |
·海氏评价法 | 第25-26页 |
·改进的岗位评价方法 | 第26-28页 |
·企业员工所被允许的入股形式的评价标准 | 第28-34页 |
·人数平均标准 | 第28-30页 |
·固定数值标准 | 第30-31页 |
·中心极限标准 | 第31-34页 |
·企业员工人力资本入股形式的确定 | 第34-36页 |
·企业员工所被允许的入股形式 | 第34页 |
·企业员工自主选择的入股形式 | 第34-35页 |
·企业员工人力资本入股的最终形式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4 企业员工人力资本入股后的收益分配研究 | 第37-54页 |
·引言 | 第37页 |
·企业员工的收益分析 | 第37-41页 |
·企业员工现有的收入构成 | 第37-39页 |
·企业员工人力资本入股后的收益构成 | 第39-41页 |
·企业员工人力资本入股后的收益分配分析 | 第41-47页 |
·企业可供分配的剩余价值 | 第41-42页 |
·企业员工人力资本的分配总额 | 第42-44页 |
·企业员工的人力资本股权收益 | 第44-46页 |
·企业员工人力资本入股后的收益 | 第46-47页 |
·图形用户程序 | 第47-53页 |
·图形用户界面 | 第48-49页 |
·企业员工所被允许的入股形式的模块 | 第49-52页 |
·企业员工收益的模块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5 基于人力资本入股的企业员工收益分配实例分析 | 第54-64页 |
·引言 | 第54页 |
·M企业的基本情况介绍 | 第54-55页 |
·M企业的背景介绍 | 第54-55页 |
·M企业现行的员工收益分配方案 | 第55页 |
·M企业员工人力资本入股后的收益分配方案 | 第55-62页 |
·M企业员工岗位贡献值的计量 | 第56-59页 |
·M企业员工人力资本入股的形式 | 第59-60页 |
·M企业剩余价值的测算 | 第60-62页 |
·M企业员工人力资本入股的收益 | 第62页 |
·M企业员工人力资本入股的收益分配方案的综合分析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6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2页 |
附录 | 第72-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