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1 引言 | 第10-15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本文创新 | 第14-15页 |
2 煤矿采空区失地农民及失地对农民的影响 | 第15-18页 |
·煤矿采空区失地农民概念界定 | 第15页 |
·煤矿采空区 | 第15页 |
·失地农民 | 第15页 |
·煤矿采空区失地农民 | 第15页 |
·失地对农民的影响 | 第15-16页 |
·解决煤炭采空区失地农民问题的必要性 | 第16-18页 |
3 河津市下化乡煤矿采空区失地农民生存现状分析 | 第18-24页 |
·河津市下化乡简况 | 第18-19页 |
·上岭村情况简况 | 第18页 |
·半坡村情况简况 | 第18页 |
·南桑峪村情况简况 | 第18-19页 |
·上化村情况简况 | 第19页 |
·下院村情况简况 | 第19页 |
·其他村情况简况 | 第19页 |
·下化乡煤矿采空区失地农民生存现状 | 第19-21页 |
·未搬迁农民生存现状 | 第20页 |
·搬迁后村民生存现状 | 第20-21页 |
·下化乡煤矿采空区失地农民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21-24页 |
·搬迁难度大 | 第22页 |
·经济收入无保障 | 第22-23页 |
·社区生活难以适应 | 第23页 |
·生活陷入困境 | 第23-24页 |
4 煤矿采空区失地农民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4-29页 |
·搬迁费用短缺 | 第24页 |
·政府安置就业功能弱化 | 第24-25页 |
·失地农民再就业能力差 | 第25-26页 |
·观念保守,缺乏竞争意识和创业意识 | 第25页 |
·整体素质低,再就业困难 | 第25-26页 |
·资金缺乏,自主创业难 | 第26页 |
·针对煤矿采空区失地农民的再就业培训欠缺 | 第26-27页 |
·社保体系不完善 | 第27-28页 |
·煤矿采空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现行立法之不足 | 第27-28页 |
·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偏低,煤矿采空区失地村民社保意识淡薄 | 第28页 |
·煤炭开采规划不合理,监管不到位 | 第28-29页 |
5 解决煤矿采空区失地农民问题的对策 | 第29-39页 |
·政府牵头,建立对采空区的长效治理机制 | 第29-30页 |
·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 第29页 |
·建立采空区治理的长远规划 | 第29页 |
·理顺采空区治理的资金渠道 | 第29-30页 |
·构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模式,解决采空区失地农民后顾之忧 | 第30-35页 |
·构建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模式 | 第30-31页 |
·构建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模式 | 第31-32页 |
·构建煤矿采空区失地农民医疗保障模式 | 第32-33页 |
·为煤矿采空区失地农民建立失业保险 | 第33-34页 |
·建立基本保障、补充保障、个人家庭保障相结合的综合保障体系 | 第34页 |
·完善法律援助机制,为煤矿采空区失地农民提供法律援助 | 第34-35页 |
·促进煤矿采空区失地农民再就业 | 第35-39页 |
·强化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 | 第35-36页 |
·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体系 | 第36-37页 |
·实施保护性就业措施 | 第37-38页 |
·强化劳动保障部门监察职能,规范劳动关系 | 第38-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