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4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4-22页 |
·边坡稳定极限平衡法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边坡稳定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研究概况 | 第15-17页 |
·边坡稳定因素敏感性分析研究概况 | 第17-18页 |
·边坡稳定可靠度分析研究概况 | 第18-19页 |
·顺层边坡稳定分析研究概况 | 第19-22页 |
·研究目标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研究目标 | 第22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边坡稳定的有限元分析法 | 第24-44页 |
·概述 | 第24-25页 |
·二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 第25-26页 |
·基于强度折减的有限元法 | 第26-42页 |
·安全系数的求解 | 第26-27页 |
·边坡整体失稳的判据 | 第27页 |
·边坡模型算例分析 | 第27-35页 |
·边坡工程算例分析 | 第35-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三章 D-P系列准则与M-C准则匹配方法研究 | 第44-55页 |
·概述 | 第44页 |
·屈服准则 | 第44-48页 |
·Mohr-Coulomb准则 | 第44-45页 |
·Drucker-Prager准则 | 第45-47页 |
·各屈服准则之间的参数关系 | 第47-48页 |
·各D-P系列准则间安全系数转换 | 第48-52页 |
·D-P系列准则的规律分析 | 第50-51页 |
·D-P系列准则与M-C准则的匹配 | 第51-52页 |
·算例分析 | 第52-54页 |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52-53页 |
·安全系数计算结果 | 第53页 |
·屈服准则的匹配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边坡稳定因素敏感性分析及其方法适用性研究 | 第55-75页 |
·概述 | 第55页 |
·边坡敏感性分析基本方法 | 第55-59页 |
·单因素分析法 | 第55-56页 |
·多因素分析法(正交试验设计法) | 第56-59页 |
·典型顺层滑坡的因素敏感性分析 | 第59-62页 |
·滑坡概况 | 第59页 |
·滑坡稳定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 第59-62页 |
·滑坡敏感性分析结论与认识 | 第62页 |
·敏感性分析方法适用性研究 | 第62-74页 |
·均匀介质边坡算例 | 第62-70页 |
·层状边坡工程算例 | 第70-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五章 基于因素敏感性的边坡稳定可靠度分析 | 第75-96页 |
·概述 | 第75页 |
·结构可靠度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75-79页 |
·结构的极限状态及其函数 | 第75-77页 |
·结构的失效概率与可靠度指标 | 第77-79页 |
·结构可靠度分析的基本方法 | 第79-86页 |
·蒙特卡洛方法 | 第79页 |
·一次二阶矩法 | 第79-83页 |
·Rosenblueth方法 | 第83-85页 |
·响应面方法(RSM) | 第85-86页 |
·因素敏感性对可靠度分析结果的影响 | 第86-90页 |
·参数变异系数对可靠度指标的影响 | 第87-89页 |
·不同敏感性参数组合下的可靠度分析 | 第89-90页 |
·因素敏感性在简化可靠度计算方面的作用 | 第90-94页 |
·平面滑动边坡 | 第90-92页 |
·顺层滑动边坡 | 第92-94页 |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第六章 工程实例 | 第96-116页 |
·概述 | 第96-97页 |
·杭千高速公路滑坡总体情况 | 第97-100页 |
·地质概况 | 第97页 |
·主要不良工程地质问题 | 第97-100页 |
·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处理措施 | 第100页 |
·杭千高速公路K77+120~K77+270左侧滑坡 | 第100-113页 |
·滑坡概况 | 第100-101页 |
·滑坡工程地质 | 第101-104页 |
·滑坡特征及规模 | 第104页 |
·滑坡形成机理分析 | 第104-105页 |
·滑坡稳定性计算分析与评价 | 第105-112页 |
·边坡加固治理方案 | 第112-113页 |
·边坡监测 | 第113页 |
·本章小结 | 第113-116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6-119页 |
·结论 | 第116-118页 |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118-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9页 |
附录 边坡稳定分析的极限平衡法 | 第129-136页 |
致谢 | 第136-137页 |
作者简历 | 第137-13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录用)的主要论文 | 第13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其他科研成果 | 第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