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21页 |
·选题背景 | 第9-11页 |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网络反腐研究综述 | 第11-17页 |
·国外网络反腐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国内网络反腐的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对国内外现有研究的总结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20-21页 |
·可能的创新 | 第20页 |
·存在的不足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网络反腐与廉政建设的概述 | 第21-33页 |
·网络反腐的内涵 | 第21-22页 |
·网络反腐的特征和渠道 | 第22-24页 |
·网络反腐的特征 | 第22-24页 |
·网络反腐的渠道 | 第24页 |
·网络反腐与廉政建设的关系 | 第24-25页 |
·网络反腐的利弊分析 | 第25-28页 |
·网络反腐的优越性分析 | 第25-26页 |
·网络反腐的局限性分析 | 第26-28页 |
·网络反腐的理论基础 | 第28-33页 |
·自由民主理论 | 第28-29页 |
·大众传播理论 | 第29-30页 |
·公共管理理论 | 第30-33页 |
第三章 我国网络反腐视角下廉政建设的现状分析 | 第33-51页 |
·非网络背景下我国廉政建设的现状 | 第33页 |
·网络反腐的现状分析 | 第33-40页 |
·官方网络反腐的现状研究 | 第34-36页 |
·民间网络反腐的现状研究 | 第36-40页 |
·“网络反腐”的实证研究 | 第40-44页 |
·信息统计和网络使用的特征 | 第40-41页 |
·公众对反腐倡廉的了解程度 | 第41页 |
·公众对“网络反腐”的了解和态度 | 第41-44页 |
·公众对“网络反腐”发展的期望 | 第44页 |
·网络反腐视角下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44-48页 |
·网络反腐视角下廉政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8-51页 |
第四章 国外关于网络环境下的廉政建设的经验 | 第51-57页 |
·美国网络环境下廉政建设的经验 | 第52-53页 |
·英国网络环境下廉政建设的经验 | 第53-54页 |
·新加坡网络环境下廉政建设的经验 | 第54-55页 |
·国外网络环境下廉政建设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第55-57页 |
第五章 网络反腐视角下廉政建设的对策建议 | 第57-67页 |
·完善立法,加强网络信息监管 | 第57-59页 |
·加强网络反腐立法建设 | 第57-58页 |
·认真执法,执法到位 | 第58页 |
·借鉴国外网络立法的经验 | 第58-59页 |
·加大信息产业发展与加快网络技术开发 | 第59-60页 |
·加大贫困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信息建设 | 第59-60页 |
·为弱势群体实现免费上网 | 第60页 |
·规范网络行为,对“人肉搜索”等网络手段进行严格的控制 | 第60-62页 |
·官方和民间反腐网站的管理人员应当对网民的各种明显的网络行为进行审核 | 第61页 |
·网民应该自觉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 | 第61-62页 |
·提高公务员网络反腐的宣传与工作的素质和能力 | 第62-63页 |
·反腐部门应对网民加强思想教育,普及法律知识 | 第62页 |
·提升反腐部门工作人员网络反腐的素质和能力 | 第62-63页 |
·提升技术手段,加大隐私保护 | 第63页 |
·畅通和网民沟通的渠道,保护网民的合法权益 | 第63-65页 |
·建立专门处理信息甄别和网上举报的部门 | 第63-64页 |
·加强对政务论坛的维护管理 | 第64-65页 |
·加强国际间的网络反腐的交流,使廉政建设体系更加完善 | 第65-67页 |
·将网络反腐的内容写进《联合国反腐公约》 | 第65页 |
·建立一个国际性的反腐的网站,加强网民以及国家反腐机关之间的交流 | 第65-67页 |
结语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附录(问卷)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