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文学观的二维性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引言 | 第11-17页 |
| 第一章 梁启超“二维性文学观”的流变性考察 | 第17-36页 |
| 第一节 觉世激情下的“文学救国”论 | 第18-25页 |
| 第二节 传世诉求下的“情感中心”论 | 第25-29页 |
| 第三节 以“趣味”为中心的调适与融合 | 第29-36页 |
| 第二章 梁启超“二维文学观”的症候及其人生窘境 | 第36-61页 |
| 第一节 梁启超二维性文学观的理论症候 | 第37-49页 |
| 一 语言疏离:文言与白话 | 第38-42页 |
| 二 通俗与高雅:审美的断裂 | 第42-45页 |
| 三 价值的背驰:审美与实用 | 第45-49页 |
| 第二节 主体文化认同下双重角色的焦虑 | 第49-61页 |
| 一“责任心”与“兴味”:自我实现的歧路徘徊 | 第50-53页 |
| 二 身份与立场:角色倏变的文化心理冲突 | 第53-56页 |
| 三 为己与为群:乌托邦理想的上下求索 | 第56-61页 |
| 第三章 主体间性下梁启超二维文学观的出路 | 第61-77页 |
| 第一节 解构政治话语对文学艺术的“殖民化”意识 | 第62-66页 |
| 第二节 摒弃学人的“犬儒化”思想 | 第66-70页 |
| 第三节 提倡“有机知识分子”的新型学术价值观 | 第70-77页 |
| 结语 | 第77-80页 |
| 注释 | 第80-89页 |
| 参考文献 | 第89-97页 |
| 后记 | 第97-10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