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8页 |
·选题和方法 | 第8-10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的实用价值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国内外符号消费研究 | 第12-14页 |
·国内外结婚消费研究 | 第14-16页 |
·基本理论和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符号消费理论 | 第16-17页 |
·符号消费 | 第17页 |
·结婚消费 | 第17-18页 |
2 唐山市X村概况 | 第18-22页 |
·调查地点概况 | 第18-20页 |
·调查对象概况 | 第20-22页 |
3 唐山市X村青年结婚消费过程及其符号消费现状 | 第22-35页 |
·农村青年结婚消费过程 | 第22-28页 |
·彩礼与嫁妆等婚礼前期准备 | 第22-25页 |
·迎亲与婚宴 | 第25-28页 |
·农村青年结婚消费中符号消费的体现 | 第28-35页 |
·追求品牌 | 第28-32页 |
·消费时尚 | 第32-35页 |
4 对中国农村青年结婚消费中符号消费的分析 | 第35-52页 |
·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是农村青年结婚消费中符号消费的物质基础 | 第35-39页 |
·家庭整体消费水平提高 | 第35-37页 |
·双方家庭资助 | 第37-39页 |
·社会心理因素是农村青年结婚消费中符号消费的内在动因 | 第39-46页 |
·从众心理与参照群体 | 第39-42页 |
·面子及炫耀性消费 | 第42-44页 |
·身份建构与社会认同 | 第44-46页 |
·大众传媒是导致农村青年结婚消费中符号消费的重要催化剂 | 第46-50页 |
·商家通过广告诱惑消费者 | 第47-48页 |
·电视和网络等媒体的暗示 | 第48-50页 |
·农村青年结婚消费中符号消费的发展趋势 | 第50-52页 |
·农村青年结婚消费有过度符号消费的倾向 | 第50-51页 |
·农村青年结婚消费应倡导适度消费 | 第51-52页 |
结束语 | 第52-53页 |
附录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后记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