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盈余管理方式选择与经济后果--基于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9页 |
1. 导论 | 第19-30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9-20页 |
·研究背景 | 第19-20页 |
·研究意义 | 第20页 |
·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20-26页 |
·研究思路 | 第20-25页 |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研究方法及框架 | 第26-29页 |
·研究方法 | 第26页 |
·研究框架 | 第26-29页 |
·研究的预期创新 | 第29-30页 |
2. 制度背景与文献综述 | 第30-43页 |
·制度背景 | 第30-33页 |
·IPO定价方式的演进 | 第30-32页 |
·IPO监管制度的演进 | 第32-33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33-35页 |
·应计盈余管理的定义 | 第33-34页 |
·真实盈余管理的定义 | 第34-35页 |
·文献综述 | 第35-42页 |
·IPO前应计盈余管理的文献综述 | 第36-38页 |
·真实盈余管理的文献综述 | 第38-41页 |
·IPO后业绩滑坡的文献综述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43-56页 |
·理论分析 | 第43-49页 |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43-45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45-47页 |
·契约理论 | 第47-48页 |
·LLSV理论 | 第48-49页 |
·研究假设 | 第49-55页 |
·IPO企业对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 | 第49-51页 |
·约束条件与盈余管理方式选择 | 第51-55页 |
·不同盈余管理方式的经济后果 | 第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4. 研究设计 | 第56-64页 |
·数据来源与变量设计 | 第56-61页 |
·数据来源 | 第56-58页 |
·变量设计 | 第58-61页 |
·模型选择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5.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64-93页 |
·描述性统计 | 第64-66页 |
·单变量分析 | 第66-67页 |
·相关性分析 | 第67-70页 |
·实证分析 | 第70-85页 |
·IPO企业对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 | 第70-72页 |
·约束条件与盈余管理方式选择 | 第72-77页 |
·不同盈余管理方式的经济后果 | 第77-85页 |
·稳健性检验 | 第85-92页 |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6. 研究结论、建议、局限性与展望 | 第93-99页 |
·研究结论 | 第93-94页 |
·政策建议 | 第94-96页 |
·研究的局限性 | 第96-97页 |
·样本的局限性 | 第96页 |
·模型及变量设计的局限性 | 第96-97页 |
·未来研究方向 | 第97-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6页 |
附录 | 第106-114页 |
后记 | 第114-118页 |
致谢 | 第118-122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122-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