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构建我国碳金融市场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14页
   ·研究背景第10-11页
   ·研究的意义第11-12页
   ·研究方法第12页
     ·比较分析第12页
     ·文献法第12页
   ·论文的创新点第12-13页
   ·研究思路第13-14页
第二章 构建我国碳金融市场的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第14-20页
   ·碳金融理论基础第14-15页
     ·环境金融第14页
     ·科斯定理第14-15页
   ·文献综述第15-20页
     ·国内碳金融定义第15-16页
     ·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第16-17页
     ·国内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第17-20页
第三章 国外碳金融市场的发展第20-33页
   ·碳金融制度第20-22页
     ·赤道原则第20页
     ·欧盟的碳金融制度第20-21页
     ·美国的碳金融制度第21页
     ·日本的碳金融制度第21-22页
   ·碳金融组织第22-23页
     ·世界银行碳金融部门第22页
     ·国际金融公司第22-23页
   ·碳金融产品第23-26页
     ·碳基金第23页
     ·碳信贷第23页
     ·碳债券第23-24页
     ·碳期货、期权第24页
     ·碳基金理财产品第24-25页
     ·碳保险第25页
     ·碳股票第25-26页
     ·碳资产证券化第26页
     ·碳交易保理第26页
   ·碳金融体系第26-33页
     ·欧盟已经逐步建立功能完善的碳金融体系第27-28页
     ·欧洲气候交易所(European Climate Exchange,ECX)第28页
     ·美国的碳排放交易体系第28-29页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New South Wales,NSW)温室气体减排体系第29-30页
     ·日本碳金融体系第30-33页
第四章 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第33-45页
   ·碳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第33-37页
     ·我国的碳金融制度---熊猫标准和节能减排法第33页
     ·我国的碳金融交易平台第33-35页
     ·我国的 CDM 项目状况第35-36页
     ·国内碳金融机构主体参与状况第36-37页
   ·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37-45页
     ·碳排放权的界定问题第37-38页
     ·碳金融市场问题第38-39页
     ·碳金融意识、政策、风险问题第39-40页
     ·碳交易主体、中介市场和碳产品种类问题第40-41页
     ·碳关税成为新的贸易壁垒第41页
     ·面临碳定价话语权缺失第41-42页
     ·新的国际碳经济和碳政治格局第42-43页
     ·我国碳金融复合型人才缺乏第43-45页
第五章 构建我国碳金融市场的政策和建议第45-51页
   ·国家层面第45-47页
     ·碳金融观念第45页
     ·碳金融市场战略规划第45页
     ·建立全国统一市场第45-46页
     ·碳金融国家人才战略方面第46页
     ·碳金融的国际协调与合作第46-47页
     ·碳金融制度第47页
   ·碳企业和碳企业协会第47页
     ·企业和企业协会第47页
   ·碳金融机构和碳金融监管机构第47-50页
     ·碳金融机构第48-49页
     ·碳金融监管机构第49-50页
   ·家庭和个人层面第50-51页
结论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致谢第55-5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56-57页
附件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QFD的快递行业低碳发展模式选择研究
下一篇:论中小房地产企业建设项目管理的现状、问题和对策